|
早春陪崔中丞同泛浣花谿宴 / 作者:岑參 |
旌節臨谿口,寒郊陡覺暄。
紅亭移酒席,畫舸逗江村。
云帶歌聲飏,風飄舞袖翻。
花間催秉燭,川上欲黃昏。
|
|
早春陪崔中丞同泛浣花谿宴解釋:
《早春陪崔中丞同泛浣花谿宴》是唐代詩人岑參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旌節臨谿口,
寒郊陡覺暄。
紅亭移酒席,
畫舸逗江村。
云帶歌聲飏,
風飄舞袖翻。
花間催秉燭,
川上欲黃昏。
詩意:
詩人岑參描繪了一個早春的景象,官員崔中丞率領眾人在浣花谿舉辦宴會。詩詞通過描寫場景中的舉動和景物來表達春天的美好和愉悅。旌節高掛在河谷口,讓人感受到節日的喜慶氛圍。盡管是寒冷的郊外,卻感到春天的氣息突然間彌漫開來。紅亭上移動著宴會席上的酒杯,船只在江村間穿行往來。白云伴隨著歡快的歌聲悠然飄揚,微風拂動著袖子。花間的人們急著點燃蠟燭,暗示天色將逐漸暗下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充滿歡愉和生機勃勃的早春景象,展現了清新明朗的畫面。詩中運用了生動的描寫手法,通過對細節的刻畫,使讀者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春天的氣息和宴會的熱鬧氛圍。詩詞中出現的旌節、紅亭、畫舸、云帶等形象,彰顯了整個場景的喜慶和生動。與此同時,詩人以川上欲黃昏結尾,既突出了宴會的持續時間,也暗示了春光短暫的特點,讓人對時光流逝的感嘆。整首詩充滿了詩人對春季和生命力的贊美,以及對喜慶宴會的喜愛和享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