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行夜宿龍吼灘,臨眺思峨眉隱者,兼寄幕中諸公 / 作者:岑參 |
官舍臨江口,灘聲人慣聞。
水煙晴吐月,山火夜燒云。
且欲尋方士,無心戀使君。
異鄉何可住,況復久離群。
|
|
江行夜宿龍吼灘,臨眺思峨眉隱者,兼寄幕中諸公解釋:
江行夜宿龍吼灘,
臨眺思峨眉隱者。
兼寄幕中諸公,
官舍臨江口,灘聲人習慣聽聞。
水煙在晴朗天空中吐出月亮,
山火在夜里燒著云。
此時我想找尋方士(道士),
不想再留戀在朝廷中作官。
在異鄉如何能長居,
何況離開群眾已久。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岑參的作品。岑參是唐朝雜劇《牛郎織女》的作者,他在這首詩中表達了對官場生活的厭倦和對自然山水的向往。
詩人描述自己夜宿在龍吼灘,臨眺著峨眉山,思緒飄蕩到遠離塵囂、山野間隱居的方士身上。他在詩中還兼寄托了對身在官場中的諸公們的思念之情。
詩人住官舍,就在江口邊上,那里的灘聲就像是陪伴他的習慣之聲。水煙在晴朗的天空中散發出月色,山火在夜幕下燃燒著云霧。這些景象讓詩人對自然山水之美產生向往。
詩人表達了他不愿再在官場上繼續忍受的愿望,他想要尋找方士,尋求一份超脫塵世的生活。他已經不愿再留戀在朝廷中做官了。在他看來,異鄉并不適合長期居住,何況他已經離開群眾已經很久了。
這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山水的向往和對官場生活的厭倦之情。詩人的情感不僅體現了他個人的心境,也代表了當時士人對自由自在、超脫世俗的渴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