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張卿郎君赴硤石尉 / 作者:岑參 |
卿家送愛子,愁見灞頭春。
草羨青袍色,花隨黃綬新。
縣西函谷路,城北大陽津。
日暮征鞍去,東郊一片塵。
|
|
送張卿郎君赴硤石尉解釋:
《送張卿郎君赴硤石尉》詩意:這首詩是岑參送別自己的愛子張卿郎君赴硤石(即硤石縣,位于今陜西省渭南市華陰市)擔任尉的場景。詩中表達了詩人對兒子的思念之情,以及兒子奔赴邊疆任職的決心和勇氣。
中文譯文:
卿家送愛子,愁見灞頭春。
愛子將離家,我心憂傷如灞河頭的春天。
草羨青袍色,花隨黃綬新。
郎君身披青袍,像青草一樣嫉妒他的身份;花兒隨著黃色的腰帶一起綻放。
縣西函谷路,城北大陽津。
硤石縣西是函谷關的道路,城北有大陽津。
日暮征鞍去,東郊一片塵。
太陽漸漸落下,兒子戰馬上路去,東郊升起一片塵土。
賞析:
這首詩以敘事的方式表達了岑參對兒子的別離之情,從他們家送別兒子的場景開始,以及兒子離家奔赴硤石縣擔任尉的細節。詩中以對春天的描寫來表達詩人對兒子離去的痛苦之情,灞河頭的春天象征著美好的家庭和歲月,岑參愁見這樣美好的春天和家庭將不再完整。草和花的比喻暗示了郎君的高貴身份,青袍和黃綬是唐代官員的禮服,詩人將兒子的離去與官職的榮耀聯系在一起。最后,詩人描寫了兒子離家的場景,他乘馬征程東郊,太陽下山,揚起一片塵土,這一系列動態的描寫展示了兒子踏上旅程的決心和勇氣。
整首詩表達了詩人作為一個父親的思念和擔憂之情。兒子離家去擔任尉的職位,意味著他將面臨危險和艱辛,而詩人的擔憂和思念是合情合理的。詩中通過對春天、官職和離別的描寫,展現了詩人深深的父愛和對兒子的期望,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唐代邊疆官員艱難命運的反思。這首詩憑借細膩的情感描寫以及細致的場景描繪,展現了岑參才華橫溢的寫作能力和對人情冷暖的敏感洞察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