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沒賀延磧作 / 作者:岑參 |
沙上見日出,沙上見日沒。
悔向萬里來,功名是何物。
|
|
日沒賀延磧作解釋:
日沒賀延磧作
沙上見日出,沙上見日沒。
悔向萬里來,功名是何物。
譯文:
在賀延磧的沙漠上,見到日出;在賀延磧的沙漠上,見到日落。
悔恨著為了追求功名而來到這萬里之外的地方,不知道功名又是何物。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文人岑參創作的,通過描繪在沙漠上看到日出和日落的場景,表達了對功名的思考和內心的疑問。詩人身處賀延磧的沙漠,沙漠無邊無際,一片寂靜。在這樣的環境中,他看到了日出和日落,這兩個極為美麗的景象,使他有所觸動。在日出時,迎接新的一天的到來,一切都充滿希望;而在日落時,一天的結束,所有事物都被漸漸褪去,人們又仿佛回到了起點。
然而,面對這美麗而比喻性的景物,詩人內心充滿了悔恨。他追求功名的初衷是崇高的,但在追求的過程中,他卻感到彷徨和迷茫。因此,他開始反思功名對于自己來說到底意味著什么,對自己的追求是否真的有意義。這里的“萬里”也可以理解為非常遙遠的地方,表達了他對于追求功名的反思和懷疑。
整首詩簡短而細膩,用簡潔的語言道出了作者的思考和疑問。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寫和對內心的獨白,傳達了詩人對功名追求的反思,以及對世俗名利的質疑。此詩既從自然景物的角度出發,又通過詩人的個人情感和內心獨白,展現了對功名追求的深入思考,喚起讀者對于追求和價值觀念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