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月四日送王少府歸華陰(得留字) / 作者:岑參 |
仙掌分明引馬頭,西看一點是關(guān)樓。
五月也須應(yīng)到舍,知君不肯更淹留。
|
|
五月四日送王少府歸華陰(得留字)解釋:
詩詞《五月四日送王少府歸華陰(得留字)》是唐代詩人岑參所作,聚焦于送別少府王歸華陰的場景。它寫道:“仙掌分明引馬頭,西看一點是關(guān)樓。五月也須應(yīng)到舍,知君不肯更淹留。”這首詩充滿了離別之情和深情厚意,表達了詩人對好友的深深的依依不舍之情和希望其平安歸來之意。
詩中的“仙掌”指的是桂花的花朵,詩人將其比喻成仙掌,顯現(xiàn)出桂花的美麗和高潔。仙掌引馬頭,一方面展現(xiàn)出馬匹逐酒樽投入桂花掌心的美景,另一方面也象征著詩人對友人的送別。
接著,詩人在西方眺望,只能看到一座關(guān)樓的微小形狀,暗示了友人去往華陰方向的旅途。這既是對友人的祝福,也是對別離的感傷。
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送別的心情:“五月也須應(yīng)到舍,知君不肯更淹留。”這是詩人對友人:五月份應(yīng)該回到華陰的家中去,在心中預(yù)計著友人的返鄉(xiāng)。而友人恐怕心不甘情不愿,不愿意更長時間滯留。這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留戀之情和對友人的忠誠和真誠之情。
詩詞通過簡潔的語言和發(fā)自內(nèi)心的情感描繪了詩人與友人之間的別離場景,傳達了友情深厚、別離之苦、祝福之情,展現(xiàn)了詩人對友人的深情厚意。它通過細膩的描寫和真摯的情感折射了唐代詩人作品的特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