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虢州西山亭子送范端公(得濃字) / 作者:岑參 |
百尺紅亭對萬峰,平明相送到齋鐘。
驄馬勸君皆卸卻,使君家醞舊來濃。
|
|
虢州西山亭子送范端公(得濃字)解釋:
《虢州西山亭子送范端公(得濃字)》是唐代詩人岑參創作的一首詩。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百尺高的紅色亭子矗立在萬峰之間,
清晨,我與范端公一同送別,直到齋戒的鐘聲。
高貴的驄馬都被要求卸下鞍轡,
讓使君品嘗家中醞釀已久的濃酒。
詩意:
這首詩以虢州西山亭子為背景,描繪了岑參與范端公一同送別的情景。通過對景物、人物和情感的描寫,詩人表達了友情、離別和深情的情感。
賞析:
1. 自然景觀描寫:詩人以“百尺紅亭”和“萬峰”勾勒出虢州西山的壯美景色,給讀者帶來了視覺上的震撼。紅亭高聳,萬峰環繞,展現出山水之間的壯闊氣勢。
2. 友情與離別:詩中的主人公范端公即將離開,詩人岑參相伴送別。這種友情和離別的情感在整首詩中貫穿始終,凸顯了人與人之間的深厚情感和相互依存。
3. 驄馬意象:詩中的“驄馬”象征著范端公身份的高貴,而“卸卻”鞍轡則體現了離開官場、安享清福的意愿。這也是一種離情別緒的象征。
4. 酒與情感:最后兩句“使君家醞舊來濃”直接點明了主人公使君家中的濃酒,它不僅是實際的款待,更暗示了長久以來的情感積淀。濃酒折射出使君深情厚意,也是表達離別之時內心的情感寄托。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色、人物情感和象征意象的巧妙融合,展現了唐代文人的離情別緒和情感交融。作者巧妙地通過景物和情感的交織,傳達了深情厚意,表達了友情與離別的主題,使這首詩充滿了濃郁的人情味和山水意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