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至犍為作 / 作者:岑參 |
山色軒檻內(nèi),灘聲枕席間。
草生公府靜,花落訟庭閑。
云雨連三峽,風(fēng)塵接百蠻。
到來能幾日,不覺鬢毛斑。
|
|
初至犍為作解釋:
《初至犍為作》是唐代詩人岑參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描繪了他初次來到犍為的景象和感受。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山色軒檻內(nèi),灘聲枕席間。
在軒檻內(nèi)望著山色,枕著席間聽灘水的聲音。
草生公府靜,花落訟庭閑。
公府里的草木生長得寧靜,訟庭上的花朵靜靜地飄落。
云雨連三峽,風(fēng)塵接百蠻。
云雨遮蔽了三峽,風(fēng)塵連接了百蠻之地。
到來能幾日,不覺鬢毛斑。
剛剛到來的日子已有幾天,不知不覺間額頭的白發(fā)增多。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以描寫初次到達犍為的景象和情感為主題,通過山色、灘聲、草木、花朵、云雨、風(fēng)塵等元素,表達了詩人對于陌生地方的感受和觀察。詩中的景物和情感相互交融,形成了一幅清新寧靜、自然恬淡的畫面。
詩中的“山色”和“灘聲”表現(xiàn)了作者對大自然景色的喜愛與感受。公府內(nèi)的“草生”和“花落”描繪了寧靜與靜謐的氛圍,仿佛置身于一片寧靜的仙境。同時,作者通過“云雨連三峽,風(fēng)塵接百蠻”表達了自己的漂泊之感,感受到了異鄉(xiāng)的變化和多樣性。最后兩句“到來能幾日,不覺鬢毛斑”則抒發(fā)了時光荏苒,歲月不饒人的感嘆,也反映出了作者的離情別緒。
這首詩具有唐代山水田園詩的特點,將自然景色與個人感情融為一體,以簡潔的筆法勾勒出獨特的景象,傳達了詩人對于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