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無弦琴,共君盡尊中”是出自《王昌齡》創作的“趙十四兄見訪”,總共“6”句,當前“但有無弦琴,共君盡尊中”是出自第2句。
“但有無弦琴,共君盡尊中”解釋: 《趙十四兄見訪》是唐代詩人王昌齡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與友人趙十四相見的情景,表達了他們之間的深厚友誼以及對友情的珍視。 具體到詩句“但有無弦琴,共君盡尊中”: - “但有無弦琴”:這里的“無弦琴”并非真的沒有琴弦的琴,而是一種象征性的表達。在古代,琴不僅是樂器,還常常被賦予了高雅、清高的文化內涵。無弦琴則更進一步,它雖然不能發出聲音,卻依然保留著琴的形制和精神,象征著詩人內心的寧靜與淡泊,以及對友情的純粹追求。 - “共君盡尊中”:這里的“尊”是指酒器,“尊中”即指杯中的酒。整句的意思是說,盡管沒有音樂相伴,但我們可以一起暢飲杯中的美酒。這表達了即使在簡樸的環境中,詩人與友人也能找到樂趣和滿足感。 結合全詩來看,王昌齡通過這首詩表達了對友情的珍視以及對生活的樂觀態度。他邀請朋友來訪,并準備了無弦琴和美酒來招待對方,這種安排既體現了他對友情的重視,也反映了他內心的寧靜與高雅。在古代文人眼中,琴棋書畫是文人雅士必備的技能,而“無弦琴”則更進一步地表達了詩人對精神生活的追求。 故事背景方面,雖然沒有明確記載王昌齡與趙十四的具體交往情況,但從詩句中可以推測出他們之間有著深厚的友誼。在那個時代,朋友之間的拜訪和聚會是文人社交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這樣的活動,他們不僅能夠增進彼此的感情,還能共同探討學問、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樂。
查看完整“但有無弦琴,共君盡尊中”相關詩詞以及介紹... >>
上一句:但有無弦琴,共君盡尊中 的上一句
下一句:但有無弦琴,共君盡尊中 的下一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