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登瀼上堂 / 作者:杜甫 |
故躋瀼岸高,頗免崖石擁。
開襟野堂豁,系馬林花動。
雉堞粉如云,山田麥無壟。
春氣晚更生,江流靜猶涌。
四序嬰我懷,群盜久相踵。
黎民困逆節,天子渴垂拱。
所思注東北,深峽轉修聳。
衰老自成病,郎官未為冗。
凄其望呂葛,不復夢周孔。
濟世數向時,斯人各枯冢。
楚星南天黑,蜀月西霧重。
安得隨鳥翎,迫此懼將恐。
|
|
晚登瀼上堂解釋:
《晚登瀼上堂》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詩。詩中描繪了作者登上瀼山的美景,借此抒發了對時局的憂慮和對天下農民的同情。
詩人登上了瀼山,這是一座岸高崖險的山,但他能夠躋身山巔,并沒有受到險峻的山崖所阻礙。他來到山頂的野堂,心情舒暢,可以放開胸懷,看到了山脊上飛舞的野花。周圍的城墻上布滿了粉紅色的雉堞,像一片云彩,山間田地里的小麥豐收了,但沒有了田壟的隔斷。春天的氣息晚上更加加重,江水靜靜地流淌,卻依舊涌動不息。
作者思考著四季更迭,自己懷揣著的理想和愿望卻沒有實現。在社會上,強盜屢屢出現,時局動蕩不安,百姓生活艱辛,而天子卻不顧百姓力爭改革,只顧追求享樂。詩人注視著東北方向,它是一片深峽,轉折陡峭,象征著社會的險阻;作者感嘆著自己的衰老,雖然沒有成為官僚貴族,卻追求了藝術和真理,愿與呂望、葛榮相伴,而不再夢想周孔之志。他感嘆說,救濟世人的當時之人,都已沉寂于冢墓之中。
楚星失去光輝,隱沒在南天黑暗之中,蜀國的明月也被西方重重的云霧所遮擋。詩人希望能夠化身為鳥翎,逃離這種困境,但又擔心被追逐和恐懼所束縛。
這首詩詞以杜甫典型的憂國憂民的風格,通過對瀼山美景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社會政治現狀的批評和擔憂,以及對農民困境的同情。另外,詩中也透露出作者對自己人生才華不得善終的悲傷和無奈。整首詩意凄涼而深沉,展現了杜甫對亂世的痛苦和對人民的關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