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不復論,悲歌和樵叟”是出自《王昌齡》創作的“題灞池二首”,總共“4”句,當前“世事不復論,悲歌和樵叟”是出自第2句。
“世事不復論,悲歌和樵叟”解釋: 《題灞池二首》是唐代詩人王昌齡創作的一組詩,共兩首,這里我們討論的是第一首中的兩句:“世事不復論,悲歌和樵叟。” 這兩句的意思是說:不再去談論那些紛擾的世事了,而是與砍柴的老翁一起唱起悲傷的歌曲。 **背景及作者想法分析:** 王昌齡(約690- 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后人譽為“七絕圣手”。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內容豐富,風格雄渾豪放,語言精煉生動。 《題灞池二首》中的第一首詩描繪了作者在灞池旁所見的景象和感受。灞池位于長安城東,是唐代著名的游覽勝地之一。詩人在這里看到的是一個寧靜而略帶憂郁的畫面:一位農民正準備去割韭菜,而他卻選擇不去關心世事紛擾,而是與砍柴的老翁一起唱起悲傷的歌曲。 “世事不復論”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社會現實的一種超脫態度,可能是因為官場的腐敗、百姓生活的困苦等種種問題讓他感到失望和無奈。在這樣的背景下,詩人選擇了逃避現實的方式,去關注那些更為簡單純粹的生活場景,如農民割韭菜、樵夫砍柴等。 “悲歌和樵叟”則進一步深化了這種情感。這里的“悲歌”并非指哀傷的歌曲,而是一種對生活現狀的感慨與反思。詩人通過與樵叟一起唱歌的形式,表達了自己對于人生無常、世事變遷的深刻感悟。同時,這也反映了唐代文人普遍存在的隱逸思想和逃避現實的心理狀態。 總的來說,這兩句詩體現了王昌齡在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時的一種超然態度以及對簡單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查看完整“世事不復論,悲歌和樵叟”相關詩詞以及介紹... >>
上一句:世事不復論,悲歌和樵叟 的上一句
下一句:世事不復論,悲歌和樵叟 的下一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