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和歌辭·放歌行 / 作者:王昌齡 |
南渡洛陽津,西望十二樓。
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諸侯。
清樂動千門,皇風被九州。
慶云從東來,泱漭抱日流。
升平貴論道,文墨將何求。
有詔征草澤,微臣獻謀猷。
冠冕如星羅,拜揖曹與周。
望塵非吾事,入賦且遲留。
幸蒙國士識,因脫負薪裘。
今者放歌行,以慰梁父愁。
但營數斗祿,奉養毋豐羞。
若得金膏遂,飛云亦可儔。
|
|
相和歌辭·放歌行解釋:
中文譯文:
南渡洛陽渡口,向西望十二樓。
皇帝坐在明堂上,每月的朔望日會見諸侯。
清音樂動聽千門,皇權遍布九州。
歡慶的云從東方來,江水泱漭著托著太陽流。
和平貴于論道,文墨將何為求。
有詔命我去征草澤,謙遜的臣子奉上咨詢。
冠冕像星羅密布,恭敬地行禮給曹和周。
瑣事念念不如自己的事業,入仕還待時機。
幸好得到了國士的賞識,才能脫離貧賤的束縛。
現在我放歌行走,以慰梁父的憂愁。
雖然只能謀生數銀兩,卻能養家不羞愧。
如果能得到財富與榮華,就能像飛云一樣自由馳騁。
詩意:
這首詩以南渡洛陽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當時政治上的煩惱和迷茫。詩中描繪了宮廷和朝會的盛景,以及詩人對和平和文學的向往。雖然才能被賞識并得到一些財富,但詩人仍然希望能夠得到更多,追求更自由的生活。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朝廷和政治的失望和迷茫。詩中描繪了宮廷的盛況和朝會的莊嚴,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象。詩人將自己置身其中,表達了對和平與文學的向往,同時也對功名利祿的追求。整體上,這首詩以明快的節奏和直接的表達方式,展現了詩人對現實與理想的思考和矛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