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負薪行 / 作者:杜甫 |
夔州處女發半華,四十五十無夫家。
更遭喪亂嫁不售,一生抱恨堪咨嗟。
土風坐男使女立,應當門戶女出入。
十猶八九負薪歸,賣薪得錢應供給。
至老雙鬟只垂頸,野花山葉銀釵并。
筋力登危集市門,死生射利兼鹽井。
面妝首飾雜啼痕,地褊衣寒困石根。
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
|
|
負薪行解釋:
《負薪行》是杜甫的作品,描寫了一個貧困婦女的悲慘生活。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負薪行
夔州處女發半華,
四十五十無夫家。
更遭喪亂嫁不售,
一生抱恨堪咨嗟。
土風坐男使女立,
應當門戶女出入。
十猶八九負薪歸,
賣薪得錢應供給。
至老雙鬟只垂頸,
野花山葉銀釵并。
筋力登危集市門,
死生射利兼鹽井。
面妝首飾雜啼痕,
地褊衣寒困石根。
若道巫山女粗丑,
何得此有昭君村。
譯文:
夔州的姑娘發型有點梳理,年齡四五十不及,沒有丈夫的家庭。
更加遭遇喪亂,嫁不出去,一生都抱著悔恨和痛惜。
農村的男人坐在房子里,女人只能出門進門。年紀在十幾到九十幾的,
背著柴禾回家,賣柴得到的錢應該給予供給家用。
到老了,兩邊的鬢發都垂下來,像野花、山葉上的銀釵般晃動。
用盛有貨物的藤籃背起,進城市門,生死與利益也包含了鹽井。
臉上的妝容和頭飾都是雜亂無章,哭泣的痕跡還在。被地上的塵土弄臟衣服,
身上的衣物破爛,寒冷使人困苦,與石頭的根部為伍。
如果說巫山的女人那樣粗俗丑陋,怎么會有這樣的昭君村呢?
詩意和賞析:
《負薪行》通過一個婦女的悲慘生活揭示了社會的殘酷和不公平。詩中描述了這位女子一生的苦難和遭遇。她沒有丈夫,面對喪亡和亂世無法再嫁,一輩子都無法擺脫貧困和痛苦。
詩中通過描繪女子負重歸家的畫面,展現了她頂著風雨和困苦艱辛地生活。她的容貌和身體倍受摧殘,像一朵凋謝的野花,負著柴禾時銀釵在她頭上晃動,更凸顯了她的貧困和辛勞。
杜甫通過描寫細節,表達了對這位婦女命運的關注和同情。他用悲憤和諷刺的語氣,呼喚著社會的改變,表達了對社會不公和窮困人民的呼吁。
這首詩詞以真實的形象揭示了社會底層人民的貧困和困境,具有強烈的社會意義和人道關懷。同時也展示了杜甫對社會問題冷靜的觀察和深刻的思考,表現了他敏銳的洞察力和批判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