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韻三篇 / 作者:杜甫 |
高馬勿唾面,長魚無損鱗。
辱馬馬毛焦,困魚魚有神。
君看磊落士,不肯易其身。
蕩蕩萬斛船,影若揚白虹。
起檣必椎牛,掛席集眾功。
自非風動天,莫置大水中。
烈士惡多門,小人自同調。
名利茍可取,殺身傍權要。
何當官曹清,爾輩堪一笑。
|
|
三韻三篇解釋:
《三韻三篇》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一首詩,以平仄和韻腳的方式劃分為三段。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高貴的馬兒,不要被人吐口水;
美麗的魚兒,不要被人剝去鱗片。
罵馬的人,馬毛都燒焦了;
困住魚的人,魚兒還有神采。
你看那些高尚的士人,不愿意放棄自己的立場。
波瀾壯闊的萬斛船,影子如同揚起的白色彩虹。
豎起帆桿必須用牛的力量,懸掛席子是集眾人之功。
若不是風震動天空,就不要將大水安置其中。
烈士們的仇恨眾多,小人們自相呼應。
名譽和利益若是可以獲得,就會犧牲生命迎合權貴。
何時才能讓官場變得清明,你們這些人也只能引人一笑。
詩意和賞析:
《三韻三篇》表達了詩人杜甫對社會和人性的深刻觀察和感慨。整首詩采用了對仗的韻腳和平仄的節奏,使得詩意更加凝練且朗朗上口。
首段以高貴的馬和美麗的魚為比喻,表達了詩人對貴族和平民的不同待遇感到不滿。貴族侮辱馬和美麗的魚,對待他們的態度不公,罵馬者馬毛焦,困魚者魚有神,反映了社會中強者欺凌弱者的現象。
次段描寫了高尚的士人不愿屈服于權貴,堅持自己的立場和原則,波瀾壯闊的萬斛船和揚起的白虹則象征了士人的抱負和追求。起檣必椎牛,掛席集眾功,強調了士人不屈不撓的品質和集體努力的力量。
末段反映了社會的不公和人性的弱點。烈士們因為對仇敵的恨意而眾多,而小人們則相互串通,說明了社會中的階級斗爭和同流合污的現象。名利之心可以驅使人們去迎合權貴,甚至不惜犧牲生命。詩人希望能夠有清明的官曹,期望社會能夠清潔,權貴和小人的陰謀詭計也只能引人一笑。
總體而言,這首詩揭示了杜甫對社會黑暗面的深切關注,以及他對高尚品德和清正廉潔的人們的贊美。通過富有寓意的比喻和形象描繪,詩人表達了自己對人性、權力和道德的深刻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