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閬山歌 / 作者:杜甫 |
閬州城東靈山白,閬州城北玉臺碧。
松浮欲盡不盡云,江動將崩未崩石。
那知根無鬼神會,已覺氣與嵩華敵。
中原格斗且未歸,應結茅齋看青壁。
|
|
閬山歌解釋:
詩詞的中文譯文:
閬州城東靈山白,
閬州城北玉臺碧。
松浮欲盡不盡云,
江動將崩未崩石。
那知根無鬼神會,
已覺氣與嵩華敵。
中原格斗且未歸,
應結茅齋看青壁。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唐代詩人杜甫對閬州城周邊景色的描寫和感慨。詩人通過描繪靈山和玉臺的美景,表達了對自然的贊美和敬畏之情。詩中還借助松浮欲盡而云不盡的景象,以及江水搖動將崩而石頭仍然未崩的景象,暗示了自然界的巨大力量和堅強不屈的意志。詩人認為,根本不需要神靈的干涉,這些自然造物就已經具備了和嵩華(又稱嵩山,是中國五岳山之一)媲美的氣勢。詩人還提到中原格斗(指武力斗爭)未能結束,表達了對國家動蕩局勢的關切。最后,詩人表示自己應該回到茅齋(簡陋的草廬)里沉思,觀察青壁(指山壁)上神秘的景象。
賞析:
這首詩以純粹的描寫手法,生動地表現了閬州城東的靈山和北的玉臺所呈現的壯麗景色。通過描繪山林和云霧,以及江水和崩裂的巨石,表達了自然界的雄偉和震撼力量。在此基礎上,詩人表達了對自然的敬畏之情,認為自然本身已經具備了神圣和嵩華山相媲美的氣勢。與此同時,詩人又以中原格斗未歸為背景,暗示了社會動蕩和混亂的局勢,以及對國家未來的憂慮。最后,詩人希望通過回到簡樸的茅齋靜心觀察山壁上的景象,尋求內心的安寧和啟示。整首詩意境宏大,意蘊豐富,展現了詩人獨特的感受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