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祿坂行 / 作者:杜甫 |
山行落日下絕壁,西望千山萬山赤。
樹枝有鳥亂鳴時,暝色無人獨歸客。
馬驚不憂深谷墜,草動只怕長弓射。
安得更似開元中,道路即今多擁隔。
|
|
光祿坂行解釋:
《光祿坂行》是唐代文學家杜甫的一首詩。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徒步走過光祿坂山坡的情景。
詩中,杜甫寫到太陽落下后,他正行走在光祿坂的絕壁上。西方的山巒一片赤紅,景色非常美麗。樹枝上的鳥兒紛紛亂鳴,暮色中沒有其他人,只有他一個人孤獨地回家。他的馬受到驚嚇,但他卻不擔心掉入深谷。他唯一擔心的是草叢中可能會有人用長弓射擊他。他惋惜地感嘆,如何能夠回到開元時期,那個道路還不像現在這樣擁擠。
這首詩的中文譯文如下:
山行落日下絕壁,
西望千山萬山赤。
樹枝有鳥亂鳴時,
暝色無人獨歸客。
馬驚不憂深谷墜,
草動只怕長弓射。
安得更似開元中,
道路即今多擁隔。
這首詩的主題是孤獨與思鄉。杜甫在山間行走時,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壯麗景色,但也感到了自己的孤獨。他思念著過去的歲月,希望回到開元時期,當時道路還沒有現在這么擁擠。
這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色與個人情感的結合,表達了詩人對孤獨和思鄉的深沉之情。杜甫的描寫風格簡潔而生動,用意象豐富的語言描述了他在行走中的心情與感受。整首詩情感真摯,給人以深深的共鳴和感慨。同時,詩中也透露出詩人對社會變遷的無奈和對現實的憂愁,展現了杜甫獨特的批判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