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打魚歌 / 作者:杜甫 |
綿州江水之東津,魴魚鱍鱍色勝銀。
漁人漾舟沈大網,截江一擁數百鱗。
眾魚常才盡卻棄,赤鯉騰出如有神。
潛龍無聲老蛟怒,回風颯颯吹沙塵。
饔子左右揮雙刀,膾飛金盤白雪高。
徐州禿尾不足憶,漢陰槎頭遠遁逃。
魴魚肥美知第一,既飽歡娛亦蕭瑟。
君不見朝來割素鬐,咫尺波濤永相失。
|
|
觀打魚歌解釋:
《觀打魚歌》詩詞的中文譯文:
朝代: 唐代
作者:杜甫
綿州江水東津處,
魴魚鱍鱍色勝銀。
漁人漾舟沉大網,
截江一擁數百鱗。
眾魚常才盡卻棄,
赤鯉騰出如有神。
潛龍無聲老蛟怒,
回風颯颯吹沙塵。
饔子左右揮雙刀,
膾飛金盤白雪高。
徐州禿尾不足憶,
漢陰槎頭遠遁逃。
魴魚肥美知第一,
既飽歡娛亦蕭瑟。
君不見朝來割素鬐,
咫尺波濤永相失。
詩意和賞析:
《觀打魚歌》以唐代蜀州刺史之官位,漁人之事情為題材,詩的表面意義是寫江水中漁夫捕魚的情景,以及捕魚中各種魚類飛躍的景象,展現出豐盛的捕獲和基本的滿足感,但這背后蘊含著更深的寓意。整首詩以詠物的方式,通過描述魴魚等豐富的魚類生活和運動的精致,抒發了作者對憂愁和困境的抱負。
詩人通過細致的描繪,展示了捕魚場景的繁忙和生動,以及江水中的魚兒們的機智和動作的迅猛,其中尤以魴魚的形象最為鮮明。詩中運用了古代的象征手法,將魴魚描繪成“赤鯉騰出如有神”,是以對這條魴魚的律動詩的以形容。整首詩以魚兒的形象和動作寓意綿州城池或杜甫本人在時局和政治動蕩之下的表達。整首詩以飽含濃郁的唐代社會風貌和詩人豐富的感情色彩,展示了杜甫獨特的才華和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