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嚴氏溪放歌行(溪在閬州東百馀里) / 作者:杜甫 |
天下甲馬未盡銷,豈免溝壑常漂漂。
劍南歲月不可度,邊頭公卿仍獨驕。
費心姑息是一役,肥肉大酒徒相要。
嗚呼古人已糞土,獨覺志士甘漁樵。
況我飄轉無定所,終日戚戚忍羈旅。
秋宿霜溪素月高,喜得與子長夜語。
東游西還力實倦,從此將身更何許。
知子松根長茯苓,遲暮有意來同煮。
|
|
嚴氏溪放歌行(溪在閬州東百馀里)解釋:
《嚴氏溪放歌行(溪在閬州東百馀里)》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詩。詩人以溪水為背景,表達了自己對時局的憂慮和對志士的贊美。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天下的甲馬還沒有完全銷毀,
豈能避免溝壑漂流不息。
劍南的歲月無法計算,
邊頭的公卿仍然自負。
費盡心思去安撫他們,
肥肉和美酒只是他們的要求。
唉,古人已經成了塵土,
只有志士甘愿過漁樵的生活。
何況我漂泊無定所,
整日里忍受著羈旅之苦。
秋天宿落在霜溪邊,
高高的素月照亮了我的喜悅。
東游西歸已經勞累不堪,
從此以后,我將何去何從。
知道你是松樹的根長茯苓,
晚年有心和你一起煮飯。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時局的憂慮和對志士的贊美。詩中提到了天下的甲馬未盡銷,暗指戰亂不斷,社會動蕩。劍南歲月不可度,邊頭公卿獨驕,反映了時局的混亂和統治者的自負。詩人費盡心思去安撫他們,但他們只追求享樂,不思進取。詩人對古人的贊美,表達了自己對志士的敬佩和羨慕。最后,詩人表達了自己的困境和對未來的迷茫,但他愿意與知己共度晚年。整首詩以溪水為背景,喻示了詩人自身的命運起伏和對世事的觀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