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秋行 / 作者:杜甫 |
去秋涪江木落時,臂槍走馬誰家兒。
到今不知白骨處,部曲有去皆無歸。
遂州城中漢節在,遂州城外巴人稀。
戰場冤魂每夜哭,空令野營猛士悲。
|
|
去秋行解釋:
《去秋行》
去秋涪江木落時,
臂槍走馬誰家兒。
到今不知白骨處,
部曲有去皆無歸。
遂州城中漢節在,
遂州城外巴人稀。
戰場冤魂每夜哭,
空令野營猛士悲。
中文譯文:
秋天,涪江的木葉飄落,
用臂膀扛起長槍,騎馬的是誰家的孩子?
如今不知道他們的白骨在何處,
一支支軍隊出征,卻沒有一個人回來。
在遂州城內仍有漢族節日的痕跡,
而在遂州城外,巴人已經稀少。
戰場上的冤魂每晚都在哭泣,
使得原本勇猛的野營士兵悲傷不已。
詩意:
《去秋行》是一首描述戰爭殘酷和戰爭中壯士們的犧牲的詩。詩人杜甫以悲痛的筆觸,描繪了行軍的景象和戰場的慘狀。詩中的秋天象征著喪失和死亡,表達了對戰爭中無數士兵的悲悼之情。
賞析:
這首詩以平淡中見真情的筆觸,展現了戰亂時代的慘象和人民的苦難。詩中描繪了秋天的景象,暗示了冷酷的戰爭正在進行。詩人用“臂槍走馬誰家兒”描寫了無數青年因戰爭而離家上陣,卻無一歸來,凄涼之感撲面而來。詩人通過遂州城內外人民的反差,展示了戰亂對于人民的不同影響,也凸顯出了士兵的壯烈犧牲和無盡的悲痛。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練,表達了對戰爭的批判和對壯烈犧牲的敬意,展現了杜甫對悲劇的深刻感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