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雨 / 作者:杜甫 |
春旱天地昏,日色赤如血。
農事都已休,兵戈況騷屑。
巴人困軍須,慟哭厚土熱。
滄江夜來雨,真宰罪一雪。
谷根小蘇息,沴氣終不滅。
何由見寧歲,解我憂思結。
崢嶸群山云,交會未斷絕。
安得鞭雷公,滂沱洗吳越。
|
|
喜雨解釋:
《喜雨》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詩。這首詩描繪了春旱之后的喜雨場景,表達了對雨水的渴望和對農民的關懷。
詩中描述了春旱天氣的嚴重程度,天地昏暗,太陽的顏色變得赤紅如血。農事都已停止,而戰爭卻仍在繼續,軍隊和百姓都備受困擾。巴人(指巴蜀地區的人民)困于戰亂之中,他們悲痛地哭泣,熱土也因此而變得更加熾熱。
然而,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場夜來的雨水降臨了。這場雨水洗凈了滄江,也洗刷了統治者的罪孽。雨水滋潤了谷根,小蘇草也因此得以生長,沴氣(指干旱時土壤中的毒氣)最終被消散。詩人希望能夠看到更多的寧年豐收的景象,以解除他內心的憂慮。
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于雷公(指雷雨)的期待,希望雷雨能夠滂沱地洗凈吳越地區(指江南地區)的塵埃,使其恢復昔日的繁榮。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春旱和喜雨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對于雨水的渴望和對農民的關懷。詩中通過對比春旱和喜雨的景象,展現了人們對于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對于和平安寧的向往。同時,詩人也通過描寫戰亂和困苦的場景,表達了對于和平的渴望和對于戰爭的痛惜。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杜甫獨特的寫作風格和對社會現實的關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