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溪漲 / 作者:杜甫 |
當時浣花橋,溪水才尺馀。
白石明可把,水中有行車。
秋夏忽泛溢,豈惟入吾廬。
蛟龍亦狼狽,況是鱉與魚。
茲晨已半落,歸路跬步疏。
馬嘶未敢動,前有深填淤。
青青屋東麻,散亂床上書。
不意遠山雨,夜來復何如。
我游都市間,晚憩必村墟。
乃知久行客,終日思其居。
|
|
溪漲解釋:
《溪漲》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詩中描繪了一幅溪水暴漲的景象,并表達了作者對歸家和思鄉(xiāng)的渴望。
詩中的溪水原本只有一尺多深,但在秋夏季節(jié)卻突然泛溢,漲得非常高。水中的白石都能清晰可見,甚至可以看到水中有車輛經過。這種景象讓蛟龍等水生動物也感到困窘,更何況是鱉和魚呢。
詩的第二部分描寫了天漸漸黑下來,杜甫要回家了,但回去的路很難走。馬嘶聲還未響起,前方已經有深深的泥坑堵住了去路。他看到屋東的麻布散亂在地上,床上的書也亂七八糟。沒想到遠處的山上突然下起了雨,夜晚又會是怎樣呢。
最后一部分表達了作者長期游歷在外的心情。無論在城市還是村落,晚上休息的時候,他總是會想起自己的家鄉(xiāng)。這使他意識到,長期離家的旅行者,始終會思念自己的家。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溪漲的景象和作者的心情。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詩人表達了對家鄉(xiāng)的思念和渴望。詩中的意象生動,用詞簡練,給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