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楠樹為風(fēng)雨所拔嘆 / 作者:杜甫 |
倚江楠樹草堂前,故老相傳二百年。
誅茅卜居總為此,五月仿佛聞寒蟬。
東南飄風(fēng)動地至,江翻石走流云氣。
干排雷雨猶力爭,根斷泉源豈天意。
滄波老樹性所愛,浦上童童一青蓋。
野客頻留懼雪霜,行人不過聽竽籟。
虎倒龍顛委榛棘,淚痕血點垂胸臆。
我有新詩何處吟,草堂自此無顏色。
|
|
楠樹為風(fēng)雨所拔嘆解釋:
楠樹為風(fēng)雨所拔嘆
倚江楠樹草堂前,
故老相傳二百年。
誅茅卜居總為此,
五月仿佛聞寒蟬。
東南飄風(fēng)動地至,
江翻石走流云氣。
干排雷雨猶力爭,
根斷泉源豈天意。
滄波老樹性所愛,
浦上童童一青蓋。
野客頻留懼雪霜,
行人不過聽竽籟。
虎倒龍顛委榛棘,
淚痕血點垂胸臆。
我有新詩何處吟,
草堂自此無顏色。
中文譯文:
倚著江邊的楠樹,在草堂前,
故老相傳已有二百年。
為了樹木的生長,我不惜拋棄高宅,
五月的景象宛如聽到了寒蟬的聲音。
東南飄起了狂風(fēng),地動山搖,
江水泛濫,石頭像奔跑一樣,
流云氣息。雷雨紛至沓來,
樹干斷裂了泉源,這怎是天意?
滄海中波浪起伏,老樹愛護著這片土地,
在浦上,孩童們用一座綠色的小蓋子遮蔭。
游客們頻頻留連,擔(dān)心雪霜的到來,
過路的行人只是聽聽竽笛聲。
虎豹倒地,龍象傾覆,只有叢林和林澤,
眼淚痕跡和血點伴隨著我的心情。
我有了新的詩句,可無處吟唱,
草堂也因此失去了它的顏色。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棵楠樹在風(fēng)雨中倒下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力量的震撼和對歲月流轉(zhuǎn)的感慨。楠樹被賦予了人的性情,它在江邊長大,經(jīng)歷了兩百年的歲月,成為一棵故老的樹。然而,風(fēng)雨來襲,樹根斷裂,泉源枯竭,樹被拔起,令作者悲嘆不已。
詩中的楠樹象征著自然界中的力量和不可抗拒的命運。它的倒下象征著強大而無情的風(fēng)雨摧毀了自然之美,也暗示了人類面臨自然破壞時的無力和無奈。
詩詞呈現(xiàn)了一種凄美的景象,通過生動的描寫和形象的對比,傳達了作者對于自然的敬畏和欣賞之情。詩中出現(xiàn)的寒蟬、東南風(fēng)、江水、流云、雷雨等形象描繪了大自然的壯麗景色和無窮力量,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和聽覺感受。與此同時,詩詞也表達了對于自然破壞和歲月流轉(zhuǎn)的憂傷和思考,體現(xiàn)了作者對于人與自然關(guān)系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整首詩詞情感真摯,語言簡練,描寫細膩,給人一種深情厚意的感覺,展現(xiàn)了杜甫深邃的思想和藝術(shù)才華。它不僅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贊美和關(guān)懷,還反映了尊重自然、珍惜自然的人文情懷。同時,詩詞也借助于楠樹的形象,暗喻了作者自身的人生感慨和對自身境遇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