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壁畫馬歌(一作題壁上韋偃畫歌·偃京兆人善畫馬) / 作者:杜甫 |
韋侯別我有所適,知我憐君畫無敵。
戲拈禿筆掃驊騮,欻見騏驎出東壁。
一匹龁草一匹嘶,坐看千里當霜蹄。
時危安得真致此,與人同生亦同死。
|
|
題壁畫馬歌(一作題壁上韋偃畫歌·偃京兆人善畫馬)解釋:
《題壁畫馬歌(一作題壁上韋偃畫歌·偃京兆人善畫馬)》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詩歌,表達了對韋偃畫馬技藝的贊美,同時也映射出時局的動蕩和人生的無常。
中文譯文:
韋侯別我有所適,知我憐君畫無敵。
戲拈禿筆掃驊騮,欻見騏驎出東壁。
一匹龁草一匹嘶,坐看千里當霜蹄。
時危安得真致此,與人同生亦同死。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寫壁畫中的一幅馬的圖像為切入點,表達了詩人對韋偃畫馬技藝的贊嘆,同時借此反映了詩人對時局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詩歌的前兩句"韋侯別我有所適,知我憐君畫無敵。"中,"韋侯"指的是壁畫的作者韋偃,"別我有所適"意為“別離我曾有的適意”,揭示了詩人對韋偃的離世感到惋惜。"知我憐君畫無敵"則贊頌韋偃的畫技無可比擬。
接下來的幾句"戲拈禿筆掃驊騮,欻見騏驎出東壁。一匹龁草一匹嘶,坐看千里當霜蹄。"描繪了詩人欣賞壁畫時的情景。"戲拈禿筆掃驊騮"表現了詩人如何戲謔地揮動著光禿的筆,卻能夠勾勒出生動的畫面。"欻見騏驎出東壁"則揭示了畫中馬匹的栩栩如生,仿佛在瞬間從東壁脫離而出。"一匹龁草一匹嘶"則表現了畫中馬匹形態各異,栩栩如生。"坐看千里當霜蹄"則描繪了詩人坐在畫前,如同親臨千里之外,馬蹄踏雪的景象。
最后兩句"時危安得真致此,與人同生亦同死。"表達了詩人在時局動蕩的背景下的深切感受。"時危"暗示了當時的社會動蕩和危險,而在這種情況下,詩人感嘆壁畫如此真實和精湛,仿佛將美好和真實的事物帶入了人們的生活。"與人同生亦同死"則反映了詩人對生死的深刻思考,人們在同一時刻誕生,也將面臨同樣的死亡,強調了生命的短暫和無常。
整首詩以描寫一幅畫作為切入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深刻的思考,抒發了詩人對時局和人生的情感和思考,充分展示了杜甫的思想深度和寫作功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