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鹿頭山(山上有關,在德陽縣治北) / 作者:杜甫 |
鹿頭何亭亭,是日慰饑渴。
連山西南斷,俯見千里豁。
游子出京華,劍門不可越。
及茲險阻盡,始喜原野闊。
殊方昔三分,霸氣曾間發。
天下今一家,云端失雙闕。
悠然想揚馬,繼起名硉兀。
有文令人傷,何處埋爾骨。
紆馀脂膏地,慘澹豪俠窟。
仗鉞非老臣,宣風豈專達。
冀公柱石姿,論道邦國活。
斯人亦何幸,公鎮逾歲月。
|
|
鹿頭山(山上有關,在德陽縣治北)解釋:
《鹿頭山(山上有關,在德陽縣治北)》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一首詩。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鹿頭何亭亭,是日慰饑渴。
連山西南斷,俯見千里豁。
游子出京華,劍門不可越。
及茲險阻盡,始喜原野闊。
殊方昔三分,霸氣曾間發。
天下今一家,云端失雙闕。
悠然想揚馬,繼起名硉兀。
有文令人傷,何處埋爾骨。
紆馀脂膏地,慘澹豪俠窟。
仗鉞非老臣,宣風豈專達。
冀公柱石姿,論道邦國活。
斯人亦何幸,公鎮逾歲月。
詩詞中文譯文:
鹿頭山高聳如亭亭之角,如今這一天能夠慰藉我渴餓的心靈。
連綿的山脈向西南延伸,視之俯瞰,眼前豁然開朗,可望千里。
我是一個離開京華的游子,劍門一帶不可徒步越過。
直到這里艱險阻隔消散盡,方才喜悅于廣闊的原野。
古時的各方勢力分裂三分,曾有一股強大的霸氣。
如今天下已經統一,然而王朝的榮耀已經失去了曾經的輝煌。
在這里我靜靜地想起了揚州的名馬,以及勇猛的名將。
有如此文采的人,令人痛惜,不知埋葬在何處。
周圍的土地雖然富饒,卻被充滿慘淡和荒涼的豪俠們占據。
拿著權杖的不是老臣,展示權威的風氣也并非單一。
若是有能力的官員能夠表率立身像柱石一樣,理論和疏導國家,國家就會興旺。
但即便如此,這個人又何以幸運,能夠掌管國家逾過歲月的考驗。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杜甫對時局的思考和對人事變遷的感慨。詩人站在鹿頭山上,遠眺,表現了他的內心世界和對歷史的思考。
詩的前兩句描繪了鹿頭山的景色,展現了詩人的游歷之間的渴望和饑餓。
接著,詩人回憶起自己離開京華,面臨劍門關的困難。然而,當他到達鹿頭山,感受到險阻消散,他對寬闊的原野感到喜悅。
然后,詩人提到了古時的三國分裂和如今天下已經統一,但王朝的輝煌已經不再。這種對歷史的追憶和對時代變遷的感嘆,表現了詩人對社會和政治的關注。
最后,詩人思考了豪俠和文臣的不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