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同谷縣(乾元二年十二月一日自隴右赴劍南紀行) / 作者:杜甫 |
賢有不黔突,圣有不暖席。
況我饑愚人,焉能尚安宅。
始來茲山中,休駕喜地僻。
奈何迫物累,一歲四行役。
忡忡去絕境,杳杳更遠適。
停驂龍潭云,回首白崖石。
臨岐別數子,握手淚再滴。
交情無舊深,窮老多慘戚。
平生懶拙意,偶值棲遁跡。
去住與愿違,仰慚林間翮。
|
|
發同谷縣(乾元二年十二月一日自隴右赴劍南紀行)解釋:
《發同谷縣(乾元二年十二月一日自隴右赴劍南紀行)》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一首詩,寫詩人在途中的心情和所見所感。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賢者有不黔突,圣人有不暖席。
何況我這饑愚之人,又怎能還在安宅。
剛來到這山中,便駕車欣然到達這喜地偏僻的地方。
然而我被逼著勞役累繁重,一年四季都要執行勤務。
匆匆地離開了熟悉的土地,渺茫地遠行再更遠的地方。
駐驂于龍潭之畔,看著身后白崖上的石頭。
臨行前數著子女的名字,握手時眼淚又一次滴落。
與友人之間的情誼雖不深厚,但此時臨別之際,仍難免傷感。
一生的志向和才華都顯得懶散平庸,偶然遇到適合隱居的地方。
離開與停留都違背了本愿,仰望空中的飛鳥,自愧不如它們。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詩人自身的親身經歷為素材,描繪了他離開故土、遠行山川的心情。詩中寫詩人雖然懷有隱居之愿,卻因種種原因不得不辭去一份官職,離開家鄉,前往偏遠之地。詩人表達了他對繁重勞役的感受和對遠行的無奈,同時也抒發了對家庭的依戀和離別的痛楚。
詩人通過描繪龍潭和白崖的景色,抒發了他在離開時的感慨和留戀之情。握手時滴落的眼淚表達了他與親人之間深厚的情感。盡管與友人的交情不算深厚,但在離別之際仍感傷情。
整首詩以清新的語言,傳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人生境遇的反思。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和對人際關系的表達,詩人以樸素的語言展示了一個現實生活中的場景,引發了讀者對離別、遠行、人生志向等主題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