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泥功山(貞元五年于同谷西境泥公山權置行成州) / 作者:杜甫 |
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
泥濘非一時,版筑勞人功。
不畏道途永,乃將汩沒同。
白馬為鐵驪,小兒成老翁。
哀猿透卻墜,死鹿力所窮。
寄語北來人,后來莫匆匆。
|
|
泥功山(貞元五年于同谷西境泥公山權置行成州)解釋:
泥功山(貞元五年于同谷西境泥公山權置行成州)
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
泥濘非一時,版筑勞人功。
不畏道途永,乃將汩沒同。
白馬為鐵驪,小兒成老翁。
哀猿透卻墜,死鹿力所窮。
寄語北來人,后來莫匆匆。
中文譯文:
早晨行走在泥濘的山路上,傍晚又沉浸在泥濘之中。
泥濘并非一時的現象,是數百年辛勤修建的結果。
我們并不畏懼道路艱難漫長,愿意和泥濘共存。
原本白馬和鐵驪馬并存,而現在只有鐵驪馬一種品種了。
小兒變成了老頭,時光流轉如此匆忙。
人們可憐伶仃透頂的猿猴,無力報復折損的死去的鹿。
給北方前來的旅人一封寄語,希望你們不要匆忙走過。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杜甫行經泥公山的情景。泥公山是一座位于行成州的山,山路泥濘,通行艱難。詩人用簡潔的語言,生動地描述了行走在泥濘山路上的辛苦和困厄。同時,泥濘山路成為了這個地方人們辛勤勞動的象征,表達了人與大地相互依存、共同進退的精神境界。詩末寄語北來的人們不要匆匆走過,暗示人們要珍惜眼前的環境,并不要輕易放棄或忽視辛勤努力所帶來的成果。整首詩語言簡練,形象生動,雖然只有八句,卻能讓人產生深思,體味人生的無常和珍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