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王員外雨后登開元寺南樓因酬暉上人獨坐山亭有贈 / 作者:陳子昂 |
鐘梵經行罷,香林坐入禪。
巖庭交雜樹,石瀨瀉鳴泉。
水月心方寂,云霞思獨玄。
寧知人世里,疲病得攀緣。
|
|
同王員外雨后登開元寺南樓因酬暉上人獨坐山亭有贈解釋:
《同王員外雨后登開元寺南樓因酬暉上人獨坐山亭有贈》是陳子昂創作的唐代詩歌。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在雨后登上開元寺南樓的暉上人獨坐山亭的情景,并呈現出作者對于禪修、自然以及人世間的痛苦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鐘聲敲響,佛經誦讀完畢,香林中的人們坐下來靜心冥想。
山巖上,交錯生長著各種樹木,石頭間的泉水激起潺潺的聲響。
水面上的月亮反映著平靜而寂寥的心境,云霞之間散發著深邃而獨特的思緒。
我不愿意明了人間的紛爭,因為這會讓我陷入疲乏和病痛。
詩詞的詩意是表達了作者對禪修與自然的追求,以及對人世間的痛苦和厭倦的思考。
詩人通過描繪開元寺南樓的景色,展示了禪修所帶來的寧靜與清凈。鐘聲與佛經的誦讀讓人們進入了冥想的境界,樹木和泉水的存在加深了這種靜謐的感覺。詩人在描繪水面上的月亮時,表達了內心寂寞而深沉的情感。同時,云霞的出現也暗示了詩人思索人世間的問題,他希望逃離痛苦的現實。
整首詩以自然景色來烘托人心情,凸顯了禪修的效果以及對于世俗的厭倦。在最后兩句中,詩人對人世間的疲憊和疾苦表達了深深的憂慮,希望通過禪修來脫離這種束縛。
這首詩的賞析在于它細膩的描寫自然景色,以及對于禪修與人世間的反思。通過對寺廟背景的描繪和對心靈境界的描述,詩人通過詩歌展示了自己對禪修與自然的向往以及對人生苦難的思考,使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一種寧靜與超脫的氛圍。同時,詩人對于現實生活的厭倦和對于追求心靈自由的渴望也可被現代讀者所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