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挽王秀才斌 / 作者:吳嘉紀 |
賦詩悲亂世,易簀及芳春。
夙昔寧知佛?精魂實避秦。
老妻單冷墅,殘帙委流塵。
杖履難重遇,桃花處處津。
|
|
挽王秀才斌解釋: 《挽王秀才斌》是清代吳嘉紀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挽王秀才斌
賦詩悲亂世,易簀及芳春。
夙昔寧知佛?精魂實避秦。
老妻單冷墅,殘帙委流塵。
杖履難重遇,桃花處處津。
詩意:
這首詩詞是吳嘉紀挽詞的一部分,表達了對已故王秀才斌的追思和悼念之情。詩中描繪了動蕩的世局、短暫的春光以及作者對秀才斌的敬愛之情。通過對生命和命運的思考,詩人表達了對逝去時光和逝去友人的哀傷之情。
賞析:
1.詩詞開篇使用了“賦詩悲亂世”的表述,暗示了當時社會的動蕩不安。易簀和芳春是對短暫而美好時光的描繪,與亂世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動蕩時期的不幸和無常。
2.“夙昔寧知佛?精魂實避秦。”這兩句表達了詩人對王秀才斌的思念之情。詩人通過對佛教和秦朝的提及,暗示了王秀才斌的高尚品質和追求。同時,也表達了對他逃避現實、遠離世俗的敬佩和羨慕之情。
3.“老妻單冷墅,殘帙委流塵。”這兩句描繪了王秀才斌離世后,留下的孤寂和凄涼。老妻獨自冷守空蕩的住所,殘留的物品被塵埃所覆蓋,表達了對他離世后的無奈和悲傷。
4.“杖履難重遇,桃花處處津。”這兩句表達了詩人對與王秀才斌再次相遇的渴望。杖履難重遇意味著兩人難以再次相聚,而桃花處處津則象征了世事的更替和生命的輪回。這里透露出對生命短暫和離別無常的思考。
這首詩詞通過對逝去友人的悼念,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生命無常的思考。詩人以動蕩的世局和短暫的春光作為背景,突出了友人的高尚品質和追求,同時也表達了對離別和命運的無奈和哀傷。整首詩詞通過對生命和命運的反思,喚起讀者對生命短暫和珍惜時光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