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坐向曉 / 作者:文廷式 |
遙夜苦難明,他洲日方午。
一聞翰音啼,吾豈愁風雨!
|
|
夜坐向曉解釋: 詩詞:《夜坐向曉》
朝代:清代
作者:文廷式
遙夜苦難明,
他洲日方午。
一聞翰音啼,
吾豈愁風雨!
中文譯文:
長夜漫長,痛苦難以明了,
在異域,他方的太陽已經過了正午。
一聽到悲鳴之聲,
我怎能為風雨所憂愁!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在夜晚孤寂靜坐之時的思考和情感。詩的開頭,作者描述了夜晚的漫長和難以理解的苦難。"遙夜苦難明"這句話暗示了作者在黑暗中感到困惑和痛苦,無法理解事物的真相和意義。
接著,作者使用了"他洲日方午"的意象,表達了他與他洲之間時差的感受。這句話意味著在另一個地方,太陽已經過了正午,而他所處的地方仍是黑夜。這種時差的感覺進一步強調了作者孤獨和遠離家鄉的心情。
然后,詩中出現了"一聞翰音啼"這一句,意味著作者一聽到某種聲音或消息,心情就發生了轉變。這種轉變可以理解為詩人對于音樂、文學或者友誼的渴望和向往。這種渴望讓他能夠超越環境的限制,不再為風雨所困擾。
最后兩句"吾豈愁風雨"表達了詩人的豁達和堅定。他告訴自己,為何要擔憂眼前的風雨呢?他已經意識到自己的內心力量和超脫世俗的態度。這種心境使他能夠在困境中保持鎮定和樂觀。
整首詩通過描繪夜晚的孤獨,以及對遠方的渴望和堅定的態度,展示了作者在困境中保持樂觀和堅強的心靈境界。這首詩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傳達了情感,表達了作者對于人生的思考和對于自我超越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