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何廉昉太守感懷述事十六首 / 作者:曾國藩 |
鶴原橫霣第三人,鶴唳華亭不復(fù)春。
先軫歸元何日是?虞翻相骨本來貧。
科名久滯青云路,身手難扶赤日輪。
十二萬年香不滅,從渠搗麝作灰塵。
|
|
次韻何廉昉太守感懷述事十六首解釋: 《次韻何廉昉太守感懷述事十六首》是清代曾國藩所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鶴原橫霣第三人,
鶴唳華亭不復(fù)春。
先軫歸元何日是?
虞翻相骨本來貧。
科名久滯青云路,
身手難扶赤日輪。
十二萬年香不滅,
從渠搗麝作灰塵。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自己身世和境遇的感慨。作者曾國藩自稱是"鶴原橫霣"中的第三人,表明他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沒有顯赫的家世,與那些名門望族相比,他的地位低賤。"鶴唳華亭不復(fù)春"意味著美好的時光已經(jīng)一去不復(fù)返,暗示作者的青春歲月已經(jīng)逝去。"先軫歸元何日是?"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回歸本源、回到自己的根本的思考和渴望。"虞翻相骨本來貧"意味著作者的祖先就是貧困的普通人,從出生起就沒有享受過財富和地位。"科名久滯青云路,身手難扶赤日輪"表達了作者長期以來在科舉考試中無法獲得功名,難以擔(dān)任高官的困境,也暗示了作者在政治上的挫折和追求的困難。"十二萬年香不滅,從渠搗麝作灰塵"意味著盡管萬物如煙塵一般短暫,但作者希望自己的名聲能夠流傳百世,即使自己已經(jīng)化為塵土。
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傳體的方式,表達了作者對自己身世和命運的思考和感慨。通過描繪自己的出身、經(jīng)歷和遭遇,作者表達了對功名、地位和名聲的追求,以及對時光流轉(zhuǎn)、命運無常的感慨。詩中使用了鳥獸的比喻,通過"鶴原橫霣"、"鶴唳華亭"等形象的描繪,突出了作者的出身低微和命運坎坷。同時,通過與虞翻(古代賢人)相對比,表達了作者對于追求功名和地位的渴望。最后一句"十二萬年香不滅,從渠搗麝作灰塵"則是對名聲和傳世價值的思考,表明作者希望自己的名聲能夠流傳百世,超越時空的限制。
整首詩詞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通過對自身經(jīng)歷的描繪,折射出作者對人生、命運和名利的思考。同時,詩中運用了鮮明的對比和象征手法,給人以深刻的印象。這首詩詞展示了曾國藩對于人生追求和價值觀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同時也是他自身經(jīng)歷的抒發(fā)和心路感懷的表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