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壁 / 作者:袁枚 |
一面東風百萬軍,當年此處定三分。
漢家火德終燒賊,池上蛟龍竟得云。
江水自流秋渺渺,漁燈猶照獲紛紛。
我來不共吹簫客,烏鵲寒聲靜夜聞。
|
|
赤壁解釋: 《赤壁》是清代袁枚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一面東風百萬軍,
當年此處定三分。
漢家火德終燒賊,
池上蛟龍竟得云。
江水自流秋渺渺,
漁燈猶照獲紛紛。
我來不共吹簫客,
烏鵲寒聲靜夜聞。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的場景,并通過對戰爭和歷史的回顧,表達了作者對英雄壯舉的贊美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詩中融入了自然景觀和人文情感,以及對歷史事件的思考,展現了袁枚獨特的創作風格。
賞析:
1.第一句“一面東風百萬軍,當年此處定三分。”通過描繪東風吹拂下的戰場景象,表達了當年赤壁之戰的激烈和壯觀,并指出了這場戰爭對局勢的決定性作用。
2.第二句“漢家火德終燒賊,池上蛟龍竟得云。”這兩句指的是戰爭中的火攻策略,表明漢家軍隊利用火攻成功燒毀了敵軍船只,取得了勝利。用蛟龍得云來形容勝利的到來,形象生動。
3.第三句“江水自流秋渺渺,漁燈猶照獲紛紛。”這兩句通過描繪江水的流淌和秋天的景色,以及漁民的燈火和豐收的景象,展示了戰爭之后平靜的景象,也暗示了和平的重要性。
4.最后兩句“我來不共吹簫客,烏鵲寒聲靜夜聞。”表達了作者自己的情感和態度。作者表示自己不是吹簫的客人,而是烏鵲寒夜中靜靜傾聽的人,通過這種自我定位,表達了對歷史的敬仰和對英雄事跡的贊美。
總體而言,袁枚的《赤壁》通過描繪歷史戰爭和自然景觀,表達了對歷史的敬仰和對和平的向往。詩中運用了生動的形象和對比手法,展示了作者獨特的詩意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