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彭性仁雜興(三首) / 作者:陸容 |
小巷閑門似隱居,曾勞長者駐高車。
清風每至元非約,舊雨仍來亦未疏。
廣廈萬間真欠缺,起樓無地已多馀。
長安盡有潭潭府,只貯笙歌不貯書。
|
|
和彭性仁雜興(三首)解釋: 《和彭性仁雜興(三首)》是明代陸容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小巷閑門似隱居,
曾勞長者駐高車。
清風每至元非約,
舊雨仍來亦未疏。
廣廈萬間真欠缺,
起樓無地已多馀。
長安盡有潭潭府,
只貯笙歌不貯書。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小巷中的安靜之地,仿佛是隱居的地方。曾經勞累的長者停駐高車,享受寧靜。無論是清風吹來,還是舊雨持續降落,都不能打破這里的寧靜。盡管周圍有許多宏偉的建筑,但它們卻顯得不足,而建造樓居已經變得多余。長安城中有很多富貴人家,卻只存放了笙歌音樂,而沒有貯存書籍。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一個小巷的景象,表達了對寧靜和隱逸生活的向往。詩人通過對自然元素的描寫,如清風和舊雨,強調了這個地方的寧靜和恒定。與外部世界的喧囂相比,這個小巷是一個避世的角落,給人一種安靜和平和的感覺。
詩人在描繪建筑時,使用了對比的手法。他提到了廣廈萬間,但卻說它們真的是不夠的,而且建造新樓已經多余。這種對物質財富的反思,暗示了詩人對虛榮和物質追求的淡漠態度。
最后兩句描繪了長安城中的一座宅院,只存放了笙歌音樂,而沒有貯存書籍。這種對文化和知識的輕視,反映了當時社會對于音樂和娛樂的過分追求,而忽視了人文和智慧的重要性。
總體而言,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寧靜、隱逸的小巷,通過對自然和人造環境的對比,反映了詩人對于物質追求和知識文化的思考,傳達了一種追求內心寧靜與高尚的人生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