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遇 / 作者:王翱 |
憶昔趨朝著紫衣,宮花汗漫柳依稀。
尋思浦口珠何在,轉覺蕉中鹿已非。
沈約空成移帶瘦,陳平自得食糠肥。
世間榮落真常事,只在吾儕早見機。
|
|
感遇解釋: 《感遇》是明代王翱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述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表達了對世事變幻和名利浮沉的深刻認識。
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憶昔趨朝著紫衣,
回憶起過去奔波求進的時光,
宮花汗漫柳依稀。
宮廷的花朵依稀可見,汗水滿身。
尋思浦口珠何在,
思索著浦口的珍寶是否還在,
轉覺蕉中鹿已非。
轉身發現蕉林中的鹿已經不在。
沈約空成移帶瘦,
沈約空憔悴地成為了一副移動的衣架,
陳平自得食糠肥。
陳平自得地享用著糠和肥。
世間榮落真常事,
世間的榮華富貴消散是常態,
只在吾儕早見機。
只有我們早早看透了其中的機緣。
這首詩詞抒發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世事變幻的感慨。作者回憶起自己曾經奔波追求進步的日子,用“趨朝著紫衣”來形容過去為了追求官職而忙碌的情景。然而,宮廷的花朵已經凋零,作者感覺到時間的流逝和歲月的更迭。
接著,作者思索起浦口的珍寶是否還在,這里浦口可以理解為財富和名利的象征。然而,他發現曾經追逐的鹿已經不存在,暗示著名利的虛幻和不可捉摸。
詩詞的后半部分描繪了沈約和陳平,他們分別代表了不同的命運。沈約是一個形容瘦弱的形象,淪為了移動的衣架,暗示他在名利之路上失去了自我。而陳平則自得其樂,享用著糠和肥,表現出對物質生活的滿足。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世事變幻和名利浮沉的深刻認識。他認為世間的榮華富貴消散是常態,只有早早看透這其中的機緣才能保持淡泊和超脫。
整首詩詞表達了王翱對名利和世事變遷的理性思考,以及對淡泊和超脫的追求,體現了明代文人的典型思想和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