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桑 / 作者:解縉 |
一年兩度伐枝柯,萬木叢中苦最多。
為國為民皆絲汝,卻教桃李聽笙歌。
|
|
桑解釋: 《桑》是明代詩人解縉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一年兩度伐枝柯,
萬木叢中苦最多。
為國為民皆絲汝,
卻教桃李聽笙歌。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桑樹的生長特點,抒發了解縉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桑樹象征著勤勞和奉獻,寓意著為國家和人民無私奉獻的精神。詩人以桑樹為比喻,表達了自己為國家和人民默默奉獻的心聲,同時也表達了對社會現實的關切和對美好理想的追求。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思考。首句“一年兩度伐枝柯”揭示了桑樹的生長特點,桑樹每年需要修剪兩次才能更好地生長,這也暗喻了為國家和人民不斷奉獻的精神。第二句“萬木叢中苦最多”表達了桑樹作為眾多樹木中最辛苦的一種,寓意了為國家和人民付出的艱辛和辛勞。第三句“為國為民皆絲汝”表達了詩人無私為國家和人民奉獻的心志,將自己與桑樹的形象相連,強調了詩人的奉獻精神。最后一句“卻教桃李聽笙歌”則表達了詩人對美好境界的追求,希望桃李(指后代子孫)能夠享受和平繁榮的生活,不再有戰亂和苦難。
整首詩詞通過對桑樹的描寫,抒發了詩人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詩人以桑樹為象征,表達了自己為國家和人民默默奉獻的心聲,同時也寄托了對社會和人類美好未來的希望。這首詩詞簡潔明了,意境深遠,通過對自然界的描寫,折射出了人們對社會和人生的思考和追求,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