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己巳閏九月十三夜夢中為游山詩 / 作者:祝允明 |
春觀入西岫,區名意自別。
松嵐結幽賞,蟲鳥弄余悅。
花氣韻蒼沈,樹膚落翠雪。
天行無塵染,丘臥自云潔。
心在道不違,未覺萬物裂。
三爵已余酣,清心寫泉月。
|
|
己巳閏九月十三夜夢中為游山詩解釋: 《己巳閏九月十三夜夢中為游山詩》是明代祝允明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春天觀賞進入西岫,區名意義自有不同。松樹和云霧交織在一起,給人帶來幽靜的愉悅。花的芬芳散發著青翠的雪白色。天空無塵染,我躺在山丘上感受云潔。我的心與道不相違背,我未察覺到萬物的裂變。已經醉得三次,清心地寫下泉水和月亮。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在夢中游山觀賞的景象和內心感受。作者以春天為背景,將自然景物與內心境界相結合,表達了對自然美的贊美和對心靈自由的追求。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春天山水景色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自然景物的細膩觀察和感悟。他描述了松樹和云霧的交織,表達了自然的寧靜和幽雅。花的氣息給人以沉靜和安寧的感覺,樹木的表皮仿佛是綠色的雪花,給人以清新的視覺感受。天空沒有塵埃的污染,作者躺在山丘上,感受到了寧靜純凈的氛圍。
在這種自然環境的熏陶下,作者的內心與道合一,沒有違背自己的本心。他沒有察覺到萬物的裂變,意味著他對自然萬物的觀察和理解已經達到了一種境界,超越了表面的變化,看到了事物的本質。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的心境,他已經醉得三次,不僅是滿足于外在的歡愉,更注重內心的清明和寧靜。他寫下泉水和月亮,這些象征著自然和精神的純凈和無塵的事物,表達了他對內心自由和寧靜的追求。
整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描繪細膩的自然景物和表達作者內心的追求,傳達了對自然美和心靈自由的贊美。同時,也給人一種靜心觀察自然、追求內心寧靜的啟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