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夕 / 作者:文徵明 |
撥盡爐灰夜欲晨,不知飄泊潞河濱。
燈花自照還家夢,道路誰憐去國人。
浩蕩江湖容白發,蹉跎舟楫待青春。
只應免逐雞聲起,無復鳴珂候紫宸。
|
|
除夕解釋: 《除夕》是明代文學家文徵明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撥盡爐灰夜欲晨,
不知飄泊潞河濱。
燈花自照還家夢,
道路誰憐去國人。
浩蕩江湖容白發,
蹉跎舟楫待青春。
只應免逐雞聲起,
無復鳴珂候紫宸。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除夕夜的寂寥和離鄉之苦。詩人文徵明在除夕的夜晚獨自坐在爐旁,撥盡了爐中的灰燼,意味著時間已經接近黎明。他不知道自己是否會像漂泊在潞河岸邊的人一樣度過這個夜晚。燈花照亮了他心中的家鄉夢,但他卻不知道前方的道路上是否有人同情他離開家鄉的遭遇。
詩人形容自己已經年過半百,白發蒼蒼,像浩蕩的江湖一樣廣闊無邊。他的青春歲月被浪費在等待中,像是坐在船上等待青春的到來。他希望能擺脫被雞鳴聲驚醒的命運,不再等待被召見入朝的機會。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除夕夜的寂寥和離鄉之苦,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無奈。詩人將自己置身于漂泊和離散的境遇中,寄托了自己對家鄉的思念和對歸鄉的渴望。
詩中運用了一系列意象,如撥盡爐灰、燈花自照,以及浩蕩江湖和白發等,通過這些形象的營造,增強了詩詞的藝術感染力。詩人以自己個體的遭遇和情感抒發,體現了普通人在歷史變遷和社會動蕩中的無助和困惑。
整首詩詞以樸實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離鄉之苦和對不確定未來的擔憂,給人以深深的共鳴。它通過個人的感受和情感,反映了那個時代普通人的生活境遇和內心體驗,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