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中 / 作者:陳繼儒 |
空山無伴木無枝,鳥雀啾啾虎豹饑。
獨荷長镵衣短后,五更風雪葬要離。
|
|
山中解釋: 《山中》是明代作家陳繼儒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
空山無伴木無枝,
鳥雀啾啾虎豹饑。
獨荷長镵衣短后,
五更風雪葬要離。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山中的景象,表達了孤寂和離別的情感。下面是對詩意和賞析的解析:
詩的第一句“空山無伴木無枝”描繪了山中的靜謐和孤寂。空山意味著沒有人類的存在,無伴木無枝則形容山中的樹木稀疏,景象蕭索。這一句中的意象營造出一種寂靜和孤獨的氛圍。
第二句“鳥雀啾啾虎豹饑”通過對鳥雀的啁啾聲的描繪,表達了山中食物匱乏的情況。鳥雀的叫聲傳遞出它們饑餓的狀態(tài),虎豹的存在則暗示著山中的生存壓力。
第三句“獨荷長镵衣短后”中的“獨荷”指的是作者自己,表明他獨自承受著困苦和艱辛。這句話暗示了作者的孤獨和無助。
最后一句“五更風雪葬要離”表達了離別之情。五更指的是夜里的最后一刻,風雪的降臨象征著殘酷的環(huán)境。詩人意欲表達的是他將要離開這個充滿困苦的山中環(huán)境,向外尋求新的出路。
整首詩通過對山中景象的描繪和對情感的抒發(fā),表達了作者面對孤獨和逆境時的無奈和不舍。詩中的意象和情感構(gòu)成了一幅寂靜凄涼的畫面,讓讀者感受到作者內(nèi)心深處的孤獨和離別的苦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