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夜沈二丈至 / 作者:宗臣 |
榻有何人下,君能此夜過。
寒蟬吳客賦,衰鳳楚狂歌。
雨氣千江入,秋聲萬木多。
明朝寒浦望,搖落有漁蓑。
|
|
雨夜沈二丈至解釋: 《雨夜沈二丈至》是明代詩人宗臣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榻上有誰相伴,
你愿意在這雨夜過。
寒蟬吳地吟賦,
衰鳳楚地狂歌。
雨水千江匯入,
秋聲萬木蕭索。
明朝在寒浦望,
搖落的是漁民佩戴的蓑衣。
詩意:
這首詩以雨夜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孤獨寂寞的情緒。詩人坐在榻上,心中想知道誰會陪伴他度過這個雨夜。他期待著一個人的到來,表達了對情感交流和陪伴的渴望。
詩中提到了寒蟬和吳地的吟賦,衰鳳和楚地的狂歌,這些都是詩人內心情感的投射和表達。寒蟬和吳地吟賦代表了寂寞和無奈,衰鳳和楚地狂歌則代表了衰老和瘋狂。這些形象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感慨和悲涼。
詩中描繪了雨水匯入江河,秋聲中萬木凋零的景象,營造出一種凄涼的氛圍。明朝時分,詩人在寒冷的浦地仰望,看到搖曳著落葉的人們穿著漁民用來遮雨的蓑衣。這一景象加深了詩中的寂寞和孤獨感,也反映了生活的艱辛和無奈。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凄涼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寂寞情感。通過描繪雨夜的景象以及心境的投射,詩人表達了對情感交流和陪伴的渴望,同時也反映了生活的艱辛和無奈。
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通過寒蟬和吳地吟賦、衰鳳和楚地狂歌的對比,突出了詩人內心情感的復雜性和矛盾性。同時,詩中對雨水和秋聲的描繪,以及明朝寒浦的景象,都給人以凄涼和孤獨的感覺,與詩人內心的情感相呼應。
整首詩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將情感與自然景物相結合,通過對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深沉的內心情感。它讓讀者在感受詩人的孤獨和寂寞的同時,也引發對生活和人情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