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興 / 作者:宗臣 |
司馬提兵夜渡河,羽林諸將擁雕戈。
青山一戰殘鼙鼓,落日千家泣綺羅。
盜賊似聞能漢語,東南何地不夷歌。
浮生轉覺江湖窄,難把衣裳任芰荷。
|
|
春興解釋: 《春興》是明代宗臣創作的一首詩詞。它描述了司馬提兵夜渡河,羽林諸將手持雕鷹戈,青山一戰后鼓聲殘鳴,落日下千家泣綺羅。詩中還描繪了盜賊們仿佛能聽懂漢語,東南地區的人們無不歌頌,但作者感覺人生如浮云,世事狹窄,難以將自己的衣裳隨心所欲地投放。
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
春天的雄壯
司馬帶領軍隊夜渡河,
羽林諸將手持雕鷹戈。
青山一戰后鼓聲殘鳴,
落日下千家泣綺羅。
盜賊似乎能聽懂漢語,
東南地區無不歌頌。
但浮生轉瞬即逝,
江湖狹窄,衣裳難任芰荷。
這首詩詞描繪了春天的壯麗景象。司馬帶領軍隊夜渡河流,羽林諸將手持著雕鷹戈,士兵們英勇無畏。經過一場激烈的戰斗,青山中的鼓聲仍在回蕩,落日下,千家萬戶都在為戰爭的犧牲品們哭泣。詩中還提到,盜賊們似乎能聽懂漢語,他們在東南地區四處歡呼歌頌。然而,作者深感人生如浮云,世事狹窄,難以將自己的衣裳自由地穿戴。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戰爭和人生的短暫,展現了明代社會的動蕩和作者的感慨。詩中的景象壯麗而悲壯,表達了戰爭帶來的痛苦和犧牲,以及作者對人生短促和世事無常的思考。同時,詩中也透露出作者對于社會局勢的憂慮和對人生的感慨。整體而言,這首詩詞既描繪了歷史時期的戰爭場景,又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展現了明代社會的一些特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