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日曉妝(丁卯,十二歲) / 作者:葉小鸞 |
攬鏡曉風清,雙蛾豈畫成。
簪花初欲罷,柳外正鶯聲。
|
|
春日曉妝(丁卯,十二歲)解釋: 《春日曉妝(丁卯,十二歲)》是清代作者葉小鸞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攬鏡曉風清,
雙蛾豈畫成。
簪花初欲罷,
柳外正鶯聲。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十二歲少女在春日早晨打扮自己的情景。少女拿起鏡子,感受著清晨的微風,她懷著美好的期待,期望自己雙眼的妝容能夠畫得完美。她頭上的花簪初次戴上,卻不舍得摘下來,因為柳樹外傳來了歡快的鶯鳥的鳴叫聲,讓她更加愉悅。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少女在春日的早晨打扮自己的情景。通過描寫少女攬鏡的場景,詩人表現了她懷著美好愿望和期待的心情。她希望自己的雙眼能夠畫得美麗動人,展現出她青春的魅力。描繪少女的鏡前景象,不僅展示了她對美的追求,也展現了她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事物的敏感。
詩詞中的“簪花初欲罷”一句,表達了少女初次戴上花簪的喜悅和舍不得摘下來的心情。花簪是女性打扮的一部分,它象征著少女的美麗和嫵媚。這句詩詞通過描寫少女戴花簪的情景,表現了她對美的追求和對自身容貌的關注。
詩詞的最后兩句“柳外正鶯聲”,通過描寫柳樹外傳來的鶯鳥鳴叫聲,給整首詩詞增添了一絲生動的氣息。這種愉悅的聲音與少女打扮自己的場景相呼應,進一步強調了少女在春日的美好心情。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精準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少女在春日早晨打扮自己的情景,表達了她對美的追求和對生活的熱愛。詩人通過描寫景物和聲音,將讀者帶入到少女歡快的心境中,讓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青春的活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