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尚方劍 / 作者:李東陽 |
中書勢重儒臣輕,天下善類皆為朋。
漢家賢傅生負氣,死不再逢刀筆吏。
君王奮怒威莫當,宮掖才容免冠地。
漢家佞臣多戴頭,借劍不報蕭公仇,當時只問安昌侯。
|
|
尚方劍解釋: 《尚方劍》是明代作家李東陽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以明代中央政府的腐敗和朝廷官員的阿諛奉承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社會現象的不滿和對正直官員的贊賞。
詩詞中的第一句“中書勢重儒臣輕,天下善類皆為朋”指的是明代中書省(中央政府)的權力強大,而儒臣(指學問有深厚造詣的官員)的地位卻相對較低。這種現象導致了朝廷官員之間的互相勾結,而不是以才能和德行來選拔官員。
接下來的兩句“漢家賢傅生負氣,死不再逢刀筆吏。君王奮怒威莫當,宮掖才容免冠地?!北磉_了作者對于漢代賢臣負氣而死的遺憾。這里的“刀筆吏”指的是陰險刻薄的官員,而“宮掖才容”則指的是有才能的人卻被剝奪了機會,只能隱藏自己的才華。
下一句“漢家佞臣多戴頭,借劍不報蕭公仇,當時只問安昌侯”揭示了作者對當時朝廷佞臣的不滿。這些佞臣為了自己的私利而不敢正直行事,甚至在蕭公(指正直的官員)受到冤屈時不敢幫助他。最后一句“當時只問安昌侯”則是對那些對正直官員默不作聲的人的諷刺。
整首詩詞通過對明代社會腐敗現象的揭示和對正直官員的贊頌,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的憂慮和對正義的追求。它呈現了明代社會的黑暗一面,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對于道德和廉政的期望。這首詩詞在揭露社會弊端的同時,展現了作者對于高尚品質和公正原則的推崇,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社會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