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賦得屏風 / 作者:李攀龍 |
虛屏漢宮里,有女《白頭吟》。
色倚琉璃怯,秋來湘水深。
歡情張畫燭,愁坐掩清砧。
莫為蒼蠅誤,君王在上林。
|
|
賦得屏風解釋: 《賦得屏風》是一首明代詩詞,作者李攀龍。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虛屏漢宮里,有女《白頭吟》。
在虛幻的屏風之中,漢宮內有一位女子吟唱著《白頭吟》。
色倚琉璃怯,秋來湘水深。
她嬌羞地依靠著琉璃屏風,秋天到來時,湘江的水變得更加深沉。
歡情張畫燭,愁坐掩清砧。
歡樂的情感展開,畫像在燭光下照亮,而她憂愁地坐著,掩住了清脆的砧聲。
莫為蒼蠅誤,君王在上林。
不要因為蒼蠅而被誤解,因為君王正在上林苑中。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一個虛幻的屏風中的女子,表達了作者對于宮廷生活的遐想和思考。屏風是宮廷文化中常見的裝飾物,以其繪畫和雕刻的精美,常被用來營造宮廷的華麗氛圍。詩中的女子吟唱著《白頭吟》,這首詩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生命短暫的感慨。她依靠著琉璃屏風,映襯出她的嬌羞和美麗。秋天的到來使湘江的水更加深沉,與女子內心的愁緒相呼應。
詩中出現了歡情與愁緒的對比,歡情象征著宮廷中的喜慶和歡樂,而愁坐則表達了女子內心的憂愁和無奈。她掩住了清脆的砧聲,可能是希望不被人們注意到她的悲傷情緒。
最后兩句表達了一個寓意,作者告誡女子不要因為小事而被人誤解。君王在上林苑中,意味著君王身居高位,對于宮廷中的瑣事并不關心。這句話也可以理解為作者對于現實生活中繁瑣的事物和紛擾的態度,希望女子能夠保持純粹和高雅的內心。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虛幻的屏風中女子的描繪,抒發了作者對宮廷生活和人世間繁蕪事物的思考和感慨,表達了對于生命短暫和淡泊名利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