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夜 / 作者:李攀龍 |
豈敢欹芳樹,多時信轉蓬。
鄉心生夜雨,客病臥秋風。
大藥三山外,浮名四海中。
自知成汗漫,還與眾人同。
|
|
秋夜解釋: 《秋夜》是明代詩人李攀龍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豈敢欹芳樹,多時信轉蓬。
鄉心生夜雨,客病臥秋風。
大藥三山外,浮名四海中。
自知成汗漫,還與眾人同。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秋夜中的心境。詩人以自嘲的態度表達了自己的境遇和心情。他感嘆自己不敢傲視于芳樹,多年來一直像飄蕩的蒲葦一樣無所依托。他的鄉愁在夜雨中滋生,作為客人的他因病臥在秋風中。他意識到自己的名聲只是被淹沒在廣闊海洋中的微不足道的沙粒,他自知自己只是無足輕重的存在,與眾人并無二致。
賞析:
《秋夜》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凄涼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無奈。詩人運用了對比的手法,通過對自己的描述和心境的描繪,表達了自己的無助和無名之感。詩中的"豈敢欹芳樹"表明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敬畏和自卑,強調了他的謙遜態度。"多時信轉蓬"揭示了詩人多年來的漂泊不定,沒有固定的歸屬地。"鄉心生夜雨,客病臥秋風"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以及身體上的病痛,更加強調了他的孤獨和困頓。"大藥三山外,浮名四海中"揭示了詩人的追求和渴望,但又明白自己的名聲只是微不足道的存在。最后一句"自知成汗漫,還與眾人同"表達了詩人對自身處境的認知和接受,他并不抱怨或自怨自艾,而是以平常心面對自己的命運。整首詩詞以平實樸素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的真實感受,給人以深深的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