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舟中聞春禽寄江陰包鶴洲 / 作者:楊基 |
山中無音樂,絲竹在禽鳥。
嚶嚶呼春晴,嚦嚦報春曉。
嬌吟與柔哢,圓滑斗新巧。
知君在山中,樂此長不少。
疏籬密竹外,深澗綠樹表。
青鞋踏花影,信步聽未了。
歸去聞箏聲,應怪銀甲小。
我來行一月,風雨春江渺。
今朝豁晴霽,孤琴破幽悄。
鏗如女媧笙,忽作余音裊。
平生黃鐘耳,直欲辨分杪。
萬事付松風,翛然坐秋草。
|
|
舟中聞春禽寄江陰包鶴洲解釋: 《舟中聞春禽寄江陰包鶴洲》是明代楊基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舟中聞春禽寄江陰包鶴洲,
山中無音樂,絲竹在禽鳥。
嚶嚶呼春晴,嚦嚦報春曉。
嬌吟與柔哢,圓滑斗新巧。
知君在山中,樂此長不少。
疏籬密竹外,深澗綠樹表。
青鞋踏花影,信步聽未了。
歸去聞箏聲,應怪銀甲小。
我來行一月,風雨春江渺。
今朝豁晴霽,孤琴破幽悄。
鏗如女媧笙,忽作余音裊。
平生黃鐘耳,直欲辨分杪。
萬事付松風,翛然坐秋草。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在舟中聽到山中的春禽鳴唱,抒發了作者對山野音樂的贊美和喜愛之情。
詩中的"山中無音樂,絲竹在禽鳥"表達了山野之間自然的和諧音樂,沒有人工的絲竹聲,而是禽鳥的鳴唱成為了美妙的音樂。作者用“嚶嚶呼春晴,嚦嚦報春曉”形容禽鳥的鳴唱聲,將春天的清晨和晴朗的天氣與禽鳥的歌聲相連。
詩中還描繪了禽鳥的鳴唱聲:“嬌吟與柔哢,圓滑斗新巧”,表達出禽鳥鳴唱聲的嬌柔動聽之感。作者深知在山中欣賞這美妙的聲音,能夠帶來無窮的樂趣,因此說:“知君在山中,樂此長不少”。
詩人通過描繪山中的景色,如“疏籬密竹外,深澗綠樹表”來烘托出禽鳥鳴唱的環境,展現了山水之間的寧靜與美麗。作者步行在山間,踏著青鞋,沉浸在花影中,靜靜地欣賞禽鳥的歌聲,仿佛永遠也聽不夠。
詩詞的后半部分描繪了詩人離開山中,回到了日常生活中。他歸去之后,又聽到了箏聲,但這次聽到的聲音似乎有些微小,作者幽默地說:“應怪銀甲小”。這段描寫表達了詩人對山野音樂的思念和對自然聲音的珍視。
最后幾句詩詞表達了作者惋惜時光的流逝,他來這里只待了一個月,卻感覺風雨春江已經渺茫無邊。然而,即使在今天這個晴朗的日子里,孤琴的聲音仍然打破了寂靜,如女媧笙般悠揚。詩人的耳朵像黃鐘一樣悠遠,渴望能夠分辨出這美妙的音樂來自何處。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將一切交給松風,坐在秋草中,心境寧靜,與自然融為一體。
整首詩詞通過對山野音樂的贊美和描繪,表達了作者對自然之聲的熱愛和渴望,以及在山水之間的寧靜與歡愉。通過對禽鳥鳴唱和自然聲音的描繪,詩人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富有生機和美好的山野世界,喚起人們對大自然的向往和贊美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