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宜春侯旋師 / 作者:楊基 |
瘴地收蠻后,煙江棹槳過。
旌旗皆繡虎,鼓角半吹螺。
圣化方無外,民心詎有訛。
馬循歸路熟,人比去時多。
喜氣浮三峽,軍聲動九河。
遙知雙闕下,齊進太平歌。
|
|
觀宜春侯旋師解釋: 《觀宜春侯旋師》是明代楊基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抒發了作者對春侯將軍凱旋歸來的喜悅之情,以及對國家安定和人民幸福的期望。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春侯將軍凱旋歸來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國家興盛和人民安居樂業的期望和祝愿。
詩的開篇寫到瘴地收復蠻夷之后,煙江上的船只揚帆返航。這里瘴地指的是充滿瘴氣的地區,蠻夷則指來自邊遠地區的少數民族。這句展現了戰勝困難和邊疆安定的喜悅之情。
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凱旋歸來的將軍隊伍的壯麗場面。旌旗上都繡著虎的圖案,象征著勇猛和威武;鼓角聲中吹奏著螺的聲音,增添了喜慶的氣氛。這些描寫展示了將軍歸來的榮耀和壯麗,也體現了軍隊的力量和威嚴。
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國家的治理和人民的心聲。圣化指的是君主的德政和治國能力,暗示國家安定和祥和;民心訛指的是人民心聲的純正和一致,表示人民對國家的支持和擁護。這里作者表達了對國家政治穩定和人民安居樂業的美好愿景。
詩的后半部分寫到將軍歸來后的局面。馬循是將軍的名字,歸路熟表示他回來的道路熟悉而順利;人比去時多說明在將軍凱旋的喜慶氣氛中,人們紛紛回來迎接,人數比起將軍出征時要多。這里表達出人民對將軍的景仰和歡迎之情。
最后兩句以太平為主題,描繪了喜氣洋洋的景象。喜氣浮三峽指的是喜慶的氛圍彌漫在長江三峽的景色中;軍聲動九河表示軍隊的威武聲勢傳遍九條河流。這里通過描繪熱鬧的場面,表達了國家太平盛世的美好愿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