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三夏故城(二首) / 作者:楊基 |
關前葉猶青,關后草已白。
氣候本不殊,山勢有阻隔。
風高鼓角動,日落川塞黑。
邊鴻一聲來,壯士亦變色。
|
|
登三夏故城(二首)解釋: 登三夏故城(二首)
關前葉猶青,關后草已白。
氣候本不殊,山勢有阻隔。
風高鼓角動,日落川塞黑。
邊鴻一聲來,壯士亦變色。
【中文譯文】
登上三夏的故城(兩首)
關前的葉仍然翠綠,關后的草已經凋零。
天氣原本并無差別,但山勢卻形成了阻隔。
狂風吹過,鼓角聲響起,太陽西落時河畔的邊塞陷入黑暗。
一只邊塞的鴻雁呼嘯而來,勇士們也變得面色凝重。
【詩意賞析】
這首詩是明代詩人楊基所作,描繪了登上三夏故城的壯麗景色和戰爭帶來的沉重氛圍。
詩的前兩句描述了登上故城的景象。關前的葉子依然翠綠,顯示了夏季的生機盎然,而關后的草已經凋零,暗示著秋天的來臨。這種對比揭示了時間的流轉和自然界的變遷。
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不同地區之間的隔閡。盡管天氣并無明顯差異,但山勢卻形成了一道阻隔,使得相鄰的地區在氣候和自然環境上產生了差異。這反映了自然界的力量和地理的限制。
在接下來的兩句中,詩人通過描繪風聲和鼓角聲來表達戰爭的氛圍。狂風吹過,鼓角聲響起,暗示著緊張的戰爭局勢。太陽西落時,邊塞的黑暗更加濃重,暗示著士兵們在艱難的環境下奮戰。
最后一句中的邊鴻一聲來,壯士亦變色,通過描繪一只鴻雁的叫聲,表達了邊塞戰事的嚴峻。壯士們也變得面色凝重,顯示出他們面對戰爭時的緊張和壓力。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山川的壯麗景色和戰爭的殘酷現實。通過自然景觀和戰爭氛圍的對比,詩人展示了時光流轉和人類命運的無常,以及戰爭帶來的恐懼和痛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