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村雜興(十三首) / 作者:楊基 |
陋巷泥三尺,無人訪隱淪。
窗鳴風減睡,炊斷雨添貧。
野路花迎客,江橋柳送人。
暫須依薄俗,憩此竄余身。
¤
|
|
江村雜興(十三首)解釋: 《江村雜興(十三首)》是明代詩人楊基的作品。該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江村貧困的景象,表達了作者的生活感受和內心情緒。下面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陋巷泥三尺,
無人訪隱淪。
窗鳴風減睡,
炊斷雨添貧。
這個江村的小巷泥濘深達三尺,人們不來探訪我這個隱居的人。窗戶因風聲而不能入眠,炊煙因雨水而更加貧瘠。
這首詩通過描繪貧瘠的環境和作者的生活狀態,展示了一個冷落的江村景象。陋巷的泥濘、無人前來探訪,窗戶的風聲和炊煙的稀薄,都象征著作者孤獨、貧困的生活。這種貧困的環境與作者內心的困苦相互映襯,使詩中呈現出一種悲涼的氛圍。
野路花迎客,
江橋柳送人。
暫須依薄俗,
憩此竄余身。
野路上的花朵迎接著客人的到來,江橋邊的柳樹為人們送行。作者不得不暫時依附于俗世的瑣事,以此來安身立命。
在這種貧困的環境中,作者感到自己無法擺脫現實的束縛,只能暫時順從于俗世的瑣事。他用"野路花迎客"和"江橋柳送人"來表達自己對人情世故的體驗。這里的花和柳樹象征著熱鬧和離別,與作者孤獨的生活形成鮮明的對比。
整首詩通過簡練的語言和形象的描寫,展現了貧困、孤獨和對現實的無奈。作者通過這種寫作方式,抒發了自己內心的苦悶和對生活的感受,同時也反映了當時社會底層人民的困境和生活狀態。這首詩以其深刻的詩意和情感表達,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