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河至采石(二首) / 作者:楊基 |
河曲帆頻轉,波高夢屢驚。
學人狐拜月,照骨鬼吹燈。
斷甓沉沙嘴,殘碑露石棱。
不知何縣邑,芳草沒荒塍。
¤
|
|
沙河至采石(二首)解釋: 《沙河至采石(二首)》是明代詩人楊基創作的兩首詩,描繪了沙河至采石的景色和場景。以下是對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第一首:
河曲帆頻轉,波高夢屢驚。
學人狐拜月,照骨鬼吹燈。
第二首:
斷甓沉沙嘴,殘碑露石棱。
不知何縣邑,芳草沒荒塍。
詩詞通過簡潔而凝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沙河至采石地區景色的描寫和思考。首先,詩中描繪了河曲中帆船頻繁轉動,波浪高漲,給人以夢境頻繁被打破的感覺。學者們在此地拜月,狐貍崇拜月亮的形象暗喻人們對于美好事物的追求,而照亮骨骼的鬼燈則表達了對生命和死亡的思考。這些意象交織在一起,展示了人們對于生死、夢幻和追求的思緒。
第二首詩中,作者描述了斷裂的甓口沉在沙中,殘缺的碑文露出石棱。這些景象傳遞出歲月的無情和歷史的變遷。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此地的不了解,不知道這里是哪個縣城,也不知道曾經繁榮的土地如今已經荒蕪,芳草已經覆蓋了曾經的耕地。這里折射出人們對于過去的遺忘和對于變化的無奈。
通過對自然景色和人類活動的描繪,詩詞表達了作者對生命、死亡、夢幻和時光流轉的思考。同時,詩中的意象和對于歷史變遷的描寫也呈現了一種淡泊的情懷和對于命運的無奈。整體上,這兩首詩以獨特的視角和簡潔的語言,傳遞出了作者對于人生和世界的感悟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