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聞笛 / 作者:袁凱 |
花發吳淞江上村,隔花吹笛正黃昏。
風塵遠道歸何日,燈火高樓合斷魂。
夜靜幾家無別淚,雨聲終日過閑門。
天邊楊柳今無數,短葉長條非故園。
|
|
聞笛解釋: 《聞笛》是明代袁凱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花朵盛開在吳淞江畔的村莊,
在花叢中,一曲笛聲飄蕩在黃昏。
風塵勞頓的旅歸何日能夠返鄉,
高樓上的燈火勾起無盡的憂魂。
夜晚靜謐,幾家人無法抑制淚水,
雨聲綿綿,整日從閑敞的門前響過。
遙望天邊,楊柳已無數不勝枚舉,
樹葉短而枝條長,非我曾經的故園。
詩意:
這首詩以吳淞江畔的村莊為背景,描繪了一個黃昏時分的景象。詩人聽到笛聲,思緒回到了故鄉,渴望能夠早日回歸。然而,他所看到的是高樓上的燈火,它們勾起了他無盡的憂魂。夜晚安靜時,他看到幾家人無法控制自己的淚水,雨聲不停地從門前響過。遙望遠方,他發現天邊的楊柳已經不計其數,而且它們的樹葉變得短小,枝條變得細長,與詩人曾經熟悉的故園不同。
賞析:
《聞笛》以簡潔而凄美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內心的孤寂和對故鄉的思念之情。詩人通過描繪黃昏時分的景象,以及聽到笛聲后引發的思緒,表達了對家鄉的渴望和對旅途勞頓的厭倦。詩中的高樓燈火和雨聲,象征著現實生活中的繁華和喧囂,與詩人內心的寂靜和思鄉之情形成鮮明的對比。楊柳的形象則通過描述樹葉的變化,表達了詩人與故園的疏離感和不同尋常的變化。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展現了離鄉之人的苦悶和思鄉之情,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