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懷陶叟 / 作者:袁凱 |
陶叟今何在,迢迢江水東。
瓜田連暮雨,荷屋近秋風。
本在羲皇上,聊游鹿豕中。
幾時春夜飲,還對燭花紅。
|
|
懷陶叟解釋: 《懷陶叟》是明代袁凱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陶叟今何在,
迢迢江水東。
瓜田連暮雨,
荷屋近秋風。
本在羲皇上,
聊游鹿豕中。
幾時春夜飲,
還對燭花紅。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袁凱對陶淵明的思念之情。詩中陶叟已經不在人世,他的身影像迢迢的江水一樣東去了。陶叟曾居住在瓜田,常常受到夜雨的打擾,而現在荷屋靠近秋風的吹拂。陶叟的生活本該在堯、舜之時,但他卻只能在鹿豕之間游蕩。詩人希望能在某個春夜與陶叟共飲,再次相聚時面對著紅燭花光。
賞析:
這首詩以懷念陶淵明的情感為主題,展現了袁凱對這位古代文人的景仰和思念之情。陶淵明是東晉時期的文學家,他以詠物寫景和吟詠山水著稱,被譽為“陶淵明之后無閨秀”。袁凱通過描繪陶叟的離去和生活環境的變遷,表達了對陶淵明所代表的純樸田園生活和清新詩意的向往。
詩中的“迢迢江水東”和“荷屋近秋風”描繪了陶叟遠去的身影和詩人所處的環境。江水東去,意味著陶叟已經離開人世;荷屋近秋風,則暗示著詩人身處在秋天,離陶叟曾經居住的環境越來越遠。
“本在羲皇上,聊游鹿豕中”表達了詩人對陶叟本應居住在堯、舜時代的惋惜之情。羲皇是中國古代的一個傳說中的帝王,堯和舜是羲皇的后代,代表著一個理想的社會和人格境界。與堯、舜相比,陶叟只能在鹿豕之間流浪,表達了對時代的遺憾和不滿。
最后兩句“幾時春夜飲,還對燭花紅”則是詩人對陶叟的期盼之情。詩人希望在某個春夜能夠與陶叟共飲,重溫舊時的情誼。面對燃燒的紅燭,他們將相聚于詩意的空間,共話人生和文學的真諦。
整首詩以簡潔的筆墨表達了詩人深深的思念和對陶淵明的景仰之情,展現了古人對于田園生活和理想社會的向往。這首詩詞通過對陶叟的描繪,喚起讀者對古代文化和傳統價值的共鳴,同時也展現了袁凱對陶淵明的敬仰和詩意賞析的內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