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醉后率爾(三首)〗 / 作者:袁凱 |
腐儒學經經不明,腐儒欲耕無地耕。
讀書耕田兩無成,不如相隨劇孟輩,博錢吃酒洛陽城。
|
|
大醉后率爾(三首)〗解釋: 《大醉后率爾(三首)》是明代袁凱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表達了對腐儒學經而沒有真正理解的失望,以及對讀書和耕田兩者都無所成就的無奈感嘆。詩人認為與同輩相隨,盡情享受酒宴和洛陽城的繁華,不如追隨劇孟輩的生活方式,廣泛博取財富。
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如下:
大醉后率爾(三首)
腐儒學經經不明,
腐儒欲耕無地耕。
讀書耕田兩無成,
不如相隨劇孟輩,
博錢吃酒洛陽城。
譯文:
在大醉之后自由隨性地(三首)
腐儒學經卻不明了,
腐儒欲耕田卻無地可耕。
讀書和耕田兩者都沒有成就,
不如與劇孟輩相隨,
廣泛博取財富,暢享洛陽城的繁華。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袁凱對腐儒學經而沒有真正理解的失望。腐儒指那些只空談書本知識而沒有實際行動的儒學者。他們雖然學了很多書本上的知識,卻無法將其應用于實際生活中。袁凱認為他們像是研究農耕技術的人卻找不到土地耕種一樣,學了很多卻無處施展。
詩人進一步表示自己讀書和耕田兩者都沒有取得成就。這可能意味著他在學業和農耕方面都沒有獲得理想的成果。面對這種無望的局面,他提出了與劇孟輩相隨的建議。
劇孟輩指的是劇作家和曲藝表演者。與腐儒相比,劇孟輩是那些在戲劇和娛樂領域有所成就的人。詩人認為,與其繼續追求學問和土地,不如與這些劇孟輩一起,盡情享受生活的樂趣。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希望通過廣泛博取財富來享受洛陽城的繁華。洛陽是明代的重要城市,也是文化藝術的中心,以其繁榮和富饒而聞名。詩人認為,通過博取財富并盡情享受洛陽城的繁華,比腐儒的學問和自己的努力更有意義。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于學海無涯、苦學無功的無奈和對于物質享受的向往。它揭示了一種對傳統學問的懷疑和對享樂主義的傾向,反映了明代社會中對儒家學問的質疑和對物質欲望的追求。 |
|